第44章(第2/3頁)

蔣博:“還有,誰給你的錯覺讓你認為自己能值三千萬了?”

說完,他幹凈利落脆地掛上了電話,跑了。

祁連:“怎麽樣,去哪?”

江曉媛猶豫了一會:“要麽……還是先回學校吧。”

祁連沒應聲,過了一會,他忽然平平靜靜地問:“要不要去我那看看我以前拍過的照片?”

江曉媛:“啊……”

她半夜起床,腦子有點木,還沒反應過來,祁連的方向盤已經掉頭打過去了,敢情他開口問就是客氣,根本不是在商量。

江曉媛:“……好吧。”

她憂郁地在旁邊思考了一下,倘若蔣太後膽敢這樣不由分說地掉頭拐彎,接下來一番撕咬鬥爭肯定是免不了的,不過這件事放在祁連身上似乎就沒什麽違和感。

為什麽呢?

想必這個悲慘的世界也是有“氣運值”的,而“氣運”這種東西,百分之八十左右大約是承載在臉上的。

祁連平時不在家裏住,自己在市中心買了個精裝修的單身公寓,沒怎麽收拾過,屋裏陳設是原封不動的開發商風格。

他的作品很雜,大多是風景,也有一部分花卉和建築的特寫,江曉媛也是學過攝影的人,藝術大多想通,照片倒是沒怎麽打動她,就是土豪的設備讓她有點愛不釋手。

“這些有時候賣給出版社。”祁連說,“做些書封,一般星空、天空、森林大海什麽的比較好賣,還有些言情小說喜歡用那種花花草草的圖,雜志報紙有時候也從外面買圖。”

江曉媛隨口問:“你從來不拍人嗎?”

祁連:“……也拍。”

說著,他從一個櫥櫃裏翻出了一本厚厚的舊相冊,裏面的照片全部都是洗出來保存的,江曉媛隨手翻到第一張,結果就被震撼了。

那是一張放大的照片,一個須發斑白的老人坐在一張小區長椅上,他驚慌地弓著肩,一雙骨節凸出的大手上皺紋橫生,每一條皺紋裏似乎都夾雜著來源不明的汙垢,掌中捏著一片皺巴巴的衛生紙,上面哆哆嗦嗦地陳列著半個江曉媛看不懂的公式。

他茫然地望著鏡頭,因油膩而坍得一塌糊塗的頭發凝固在風裏,眼神也凝固在時空的夾縫裏。

照片題目:教授。

照片的後期處理不多,背景是一處很有生活氣息的小區,樓上不知誰家洗衣服掉下來一條小學生的紅領巾,飄蕩在半空,看起來像是懸在那老人頭上的,在灰蒙蒙的石磚與天空下亮得紮眼。

他一生傳道授業解惑,到現在誰有又能來解他的惑呢?

蔣博有時候帶江曉媛出去做私活的時候,有時候會把“靈魂”掛在嘴邊,逼江曉媛看很多和造型有關的背景材料,江曉媛一直覺得那是他心情不好沒事找事的方法之一。

可此時看到這張照片,她忽然隱約觸摸到了一個未知的領域。

一個想法忽然從她心裏刮了過去——所有的東西,原來都是有靈魂的。

當她這樣想的時候,一些蔣太後曾經用過、但她一直不十分理解的處理手法就忽然都有了一點頭緒。

誰都知道什麽樣的五官是美的,譬如兩眼距離過遠,就要調近,長得沒精神,就要用眼線畫出精神來,鼻梁不挺的打鼻影,大餅臉靠陰影……這些都是技術層面上的東西,也是江曉媛以前一直精益求精一再追求的。

但直到這一刻,她回想起當時在美發中心培訓時給蔣博化的那個妝有多不靠譜。

看起來,她幾乎把蔣博改頭換面了,完全把那張油頭粉面換成了自己鐘愛的美男子類型,但細想起來,那其實是個經不起推敲的靜態造型。

蔣博本人性格冷漠又暴躁,自帶的氣質很奇異,乍看起來並沒有什麽外露的女性化傾向,但依然讓人覺得陰柔,仔細分析,大概是因為他那陰郁的神經質氣息。一個個性太強的人,怎麽可能因為一個妝面就變成一個安靜的美男子呢?

被蔣太後念叨得不耐煩的時候,江曉媛曾經跟他嗆過聲,讓他給“靈魂”下個定義。

蔣博當時想了一會,還真的給了她一個答案,只是聽起來顯得有點虛無縹緲——他說:“所謂靈魂,就是第一眼抓住你的東西。”

江曉媛的思緒飛快地從她多日用功的積累中掃過。

為什麽高鼻梁是美的?如果人天生就不長鼻梁,誰還會認為高鼻梁漂亮嗎?

為什麽說唇紅齒白美的?加入人的血本來就不是紅色的,沒有進入工業化社會,還要靠利齒捕獵為生,主流審美會不會變成喜愛“青面獠牙”?

審美的極致是能讓人神魂顛倒,讓人神魂顛倒的東西,絕對不是“陰影與腮紅如何過渡自然”“亞洲人唇形與歐洲人唇形區別與常見處理方式”這些。

融會貫通的靈感來得這麽厚積薄發,讓人真的有種“打通了任督二脈”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