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2/3頁)

“不知皇上召甄家女兒入京,所為何事?若與右安婚事無沖,則老身也好放下心,盡快去替右安向甄家提親,畢竟,右安已是不小了,老身亟盼他能早日成家,安定下來。”

老夫人說完,含笑望著蕭列。

蕭列定了片刻,方如夢初醒,霍然站起:“朕先前不知右安和甄家女兒竟有如此淵源!老夫人放心。朕此次召甄家人入京,並無別事,只是從前甄家曾有恩於胤棠,朕為賞賜甄家而已,和右安婚事,無半點不便!”

裴老夫人便道謝,蕭列遲疑了下,注視著老夫人,道:“不瞞老夫人,從前還在武定時,朕便數次問過右安婚事,盼他能早日成家,他卻屢屢推脫,朕無可奈何。右安多年隨朕,為朕立下汗馬功勞,如今喜逢大婚,朕又豈能不賞?朕不但要為他賜婚,更要風光大辦。老夫人以為如何?”

他說完,雙目緊緊望著對面的老嫗。

裴老夫人和他對望片刻,頷首道:“一切聽憑皇上安排便是了。”

蕭列似松了口氣,目露喜色,道:“朕必會安排妥當。老夫人放一萬個心。”

裴老夫人微微一笑,不再說話,只起身告退,蕭列親自送她出了西苑,回來後,依舊坐於案後,漸漸卻出起了神,隨後召入李元貴,問起甄家女兒。

李元貴道:“那女孩兒生的頗為周正,舉止落落,說的話,奴婢先前已轉到皇上面前了,皇上自可定斷。若還不放心,奴婢可將她召入宮中,皇上看了便知。”

蕭列起先點頭,想了下,又搖頭:“右安既鐘情於她,又豈會差到哪裏去,叫來叫去,怕嚇到她,罷了。”

李元貴一本正經地道:“皇上放心,奴婢若有半句不實,到時候皇上砍了奴婢腦袋就是。”

蕭列哈哈大笑。許久沒有如這一刻般欣慰,心中猶如放下了一塊石頭,卻又隱隱有些遺憾。

到了裴右安這樣的年紀,於尋常男子而言,早已成家,他卻始終形單影只,也不要女子留在身邊照顧起居,如今終於有了著落,蕭列豈不欣慰?只是欣慰之余,想到他在自己面前只字不提,也是今日裴老夫人尋來才知,若非那甄家女兒起先拒婚,自己險些鑄錯,未免又覺心中遺憾。

蕭列笑過後,漸漸又出起了神,忽道:“去把世子喚來。”

李元貴出去,一盞茶的功夫,殿外傳來一陣腳步聲,蕭胤棠入內,向蕭列下跪,口稱父皇。

蕭列命他起身。蕭胤棠道:“父皇,兒臣正想來見父皇。這些日,兒臣奉命,一直在忙於整頓五軍事務,方今日理出些眉目,將五府所屬都司、衛所官旗軍人數額統計完畢,名冊共計三百二十五萬六千三百七十三員名,實際不過半數而已。具體情由,兒臣將盡快寫入折中,以供父皇禦覽。”

蕭列點頭:“可見本朝從前弊端甚多,往後任重道遠。你辛苦了。”

蕭胤棠道:“為父皇分憂,本就是兒臣之責,況且,兒臣也沒做什麽,何來的辛苦。倒是父皇,明日便是登基大典了,父皇這些時日,又日理萬機,今夜當早些歇息,養足精神才好。”

蕭列含笑:“朕知道。胤棠,朕叫你來,是因有件事和你有關,和你說一聲。前些時日,鳳桐來見朕,說你從前受過泉州甄家之惠,她想將甄家女兒立為側妃,以為報答。朕先前不知內情,以為妥當,便答應了,今日才知有所不便。甄家原是裴家表親,他家女兒,與右安有青梅竹馬之誼,且先前也有過口頭婚約,只是礙於戰事,這才耽擱了。先前不知便罷,這會兒知道了,豈能錯牽姻緣?故朕改了主意。甄家對你有恩,自當報答,朕改賜別的賞賜便是了,鳳桐所言之事,就此作罷,往後不議。”

蕭胤棠神色略僵。

蕭列注視著他,目光一動不動,片刻後,道:“怎的,關於此事,你還另有話要說?”

蕭胤棠和父親對視,見他望著自己,兩道目光,似是若有所思,一凜,立刻垂下眼睛,恭敬地道:“兒臣無話。父皇說的是,對甄家,另行賞賜便是。”

蕭列凝神了片刻,緩緩道:“極好。明日登基大典完畢,朕便冊立你為太子,著禮部操辦你與鳳桐大婚,至於側妃,若有合適之人,朕也會替你留意。”

……

次日,便是新帝登基大典日。

新朝定年號昭平,將始於次年元日,是年則沿襲少帝在位時的年號,為承寧七年六月廿六日。

這一日,三更,禮部和太常寺官員便抵寰丘,五更,九卿,京城七品、外省四品以上官員,亦全部抵達,肅穆列於寰丘兩側,萬余校尉力士,沿著皇宮往皇城北門,三步一崗,五步一哨,開出通往寰丘的蹕道,民眾候跪於蹕道兩旁,只等吉時吉刻,迎接新皇出宮,舉行告天祭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