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第2/3頁)

“右安,你何罪之有!朕不怪你。朕也當反省,多年以來,朕私德有虧,警醒不夠,未能覺察太子日漸覺察離心,以致到了弑父的地步,喪心病狂,駭人聽聞。此次上林苑之事,你雖未同行,功卻不在劉九韶之下。”

“想朕坐擁天下,身邊竟無一人……”

他驀然收緊十指,緊緊地握著他的雙臂,聲音亦陡然變得顫抖,話未說完,便猝然而止,定定望著裴右安,片刻,似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態,松開了握住裴右安的雙手,轉身定了片刻,坐回案後。

“右安,從你十六歲來到朕的身邊,朕便信靠於你。從今往後,你與朕同心戮力。”

“天下雖是朕的天下,朕日後,卻也絕不會虧待了你。你可記住了?”

蕭列凝視著裴右安,一字一字地道。

裴右安遲疑了下,再次下跪,叩首致謝。

蕭列叫他起身:“朕知太子天性涼薄,從前以為太子妃賢良淑德,這才將她定給太子,本想她能輔佐太子,不料她卻也與太子沆瀣一氣,實在叫朕失望。原本此次要遣她同去,終身□□,只是昨日,東宮之人來報,說她有了身孕,便先容她些時日,待生產完畢,再另行處置。她加害甄氏,如此處置,你們不會怪朕偏袒吧?”

裴右安道:“萬歲處置得當,內子便是得知,必也敬服。”

蕭列頷首:“朕有些乏了,你也退安吧。”

裴右安退出,蕭列凝視著他的身影,待他行至殿口,忽又叫了一聲。

“萬歲有何吩咐?”裴右安停步。

“太夫人去世,你身為承重孫,朕本當放你好生服孝。只是國事重於家事,太夫人生前便深明大義,如今在天有靈,想必也不會怪朕。因前些時日,荊襄之地奏折雪片而至,紛擾不斷。流民歸化一事,實在千頭萬緒,雖有你先前定的大計,但地方官吏能力欠缺,履行不力,且與民眾時有沖突,朕怕如此下去引發民怨,若又起亂子,便是大事。因此事你曾牽頭,當地民眾亦信服於你,故此次將你召回京城,本意便是奪情復你官職,想派你再去一趟西南,代朕落實民生,既造福地方,又杜絕後患。你意下如何?”

蕭列語氣,聽起來似在征詢他的意見。

裴右安身影定了一定,隨即道:“臣遵旨。”

蕭列注視著他:“既如此,朕明日便命吏部下文,你擇日動身……”

他遲疑了下,道:“右安,朕知你這些年,為朕疲心竭慮,東奔西走,沒片刻的得閑,朕都看在眼裏。等這回事情處置完畢,朕必讓你好生歇上一段時日。你也是不容易。”

“萬歲言重。臣不過盡了本分而已。臣告退。”

蕭列面露笑容,喚入李元貴,名李元貴送他。

“裴大人,請。”

李元貴恭敬地道。

裴右安向皇帝行了一禮,低頭轉身,出了書房,沒行幾步,對面崔銀水急匆匆入內,神色瞧著有些驚惶,見李元貴停步皺眉,急忙靠過來,低聲道:“幹爹,北苑那邊出事了!皇後娘娘要見萬歲,宮人不遞消息,竟放火自焚,幸好發現的早,及時撲滅,未釀成大事……”

李元貴腳步停了下來。

裴右安微笑道:“李公公請留步,我自出宮便可。”說完,轉身離去。

他步出殿堂,步下了殿階,面上笑容漸漸消失,雙目注視著前方,沿著宮道朝前行去,漸漸加快了腳步。

……

北苑一座宮苑之內,周氏臉色蒼白,目光躁亂,宮鞋鞋底踩著地面,在殿內不斷地來回走動。

空曠的殿內,不斷回響著她空洞而急促的腳步回聲,突然,她看見一道高大身影從燭火照不到的殿口黑暗深處走來,地上投出一道漆黑的長長影子。

那個男人,最後就站在那裏,冷冷地看著他,目光冷漠,不帶絲毫感情,似連厭惡也不復存在了。

周氏朝他奔了過去,終還是不敢靠近,跪在距離數步之外的地上,眼淚流了出來,叩頭:“萬歲,妾接到了萬歲的申斥,誠惶誠恐。胤棠固然犯下滔天大罪,但若不是周進挑唆,我的兒子,他絕不至於做出如此之事!他一時糊塗,虎毒不食子,求萬歲看在你我多年夫妻的份上,饒了他這一回吧!”

她不住磕頭,額頭碰地,發出砰砰的聲音。

蕭列冷冷道:“你以死見朕,朕還當你有悔過之心,看在二十年夫妻份上,便也來了,不想到你不反省自己的教養之過,竟還口口聲聲將罪責推到旁人頭上?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你的兒子卻做了什麽?登基之後,朕便立他為太子,他有何不滿?如今弑父奪位,朕已饒他不死,待章氏生產後,毋論所得男女,以皇嗣教養。二十年來,朕自問並未虧欠你母子。你好自為之吧,朕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