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李穆到後沒片刻, 新安王便也被高嶠請至,一道議事。

高嶠再不復那夜飲酒半醉乘興迫著李穆看他在墻上用劍寫字的放逸模樣。臉色灰暗, 目光沉郁,眉間鐫著幾道深刻的川字紋,神色裏,帶著深深的憂慮。

李穆讀著諸多戰報之時, 蕭道承道:“陛下曾不止一次在孤面前袒露心聲,道有幸能得高相公這般匡時濟世的輔宰,他意欲效仿先賢, 揆文奮武,以糾我大虞南渡以來王業偏安,暗弱無力之狀, 原本對此次北伐,寄予厚望,不想竟落得如此一個結局!我來之前,陛下目猶含淚, 叫孤代他向高相公轉話, 陛下皇後,知高相公為了此事, 殫精竭慮, 不得安寧,陛下皇後, 只恨愛莫能助, 望相公勿憂思過甚, 一切以身體為重。”

高嶠起身,朝著皇宮所在的北向虛了一禮:“事皆我本分。但願還能收拾殘局,則為大虞之幸,朝廷之幸。”

蕭道承面露憤慨:“高相公所言極是!正是多有許泌這等利欲熏心之徒,身居高位,巧偽趨利,才屢屢殃及朝廷,陛下亦是有心無力。當年先是相公多受掣肘,功敗垂成,北伐失利,如今又重蹈覆轍,萬民同悲!長久以往,孤怕國不將國,我南朝危如累卵!”

高嶠眉頭緊皺,看向已經放下戰報,卻始終一語不發李穆,道:“你本已離京,我卻又將你召回,實在是情勢緊急,事關我南朝數萬子弟的性命,你路上辛苦了。”

李穆恭敬地道:“嶽父言重。但凡有用的上的地方,我必傾盡全力。”

蕭道承飛快地看了他一眼。

高嶠目露欣慰之色,頷首:“方前日的送來的信報,你也看了。若估計無誤,城中糧草,應還能支撐大半個月。我召你回來,便是商議對策,看如何才能救這數萬大虞將士。”

“你有何想法,但說無妨。”

李穆沉吟了片刻。

“嶽父,郾城深入豫州腹地,又被北夏大軍重重包圍,猶如汪洋孤舟,想要直接營救,難如登天。除非嶽父能再舉數十萬大軍,決戰北夏,殺出一條營救之道。但以更多的將士性命去換那城中數萬性命,不可取。”

“救人不如自救。城中尚有數萬人馬,可以一戰。我等如今能做的,便是將北夏大軍調走,減少圍城兵力,給出戰機,叫城中人馬自己突圍,拼殺而出,我等再去接應,如此才是可行之策。”

高嶠不斷地點頭:“你所言極是。我亦作如此想。這幾日我一直在思量對策。有一法,或許可以一議。”

“我計劃兩路出發,共同營救。”

“廣陵軍日前敗青州兵,殺其將,雖未得以全殲,但青州兵氣勢大減,有龜縮之態,廣陵軍可主動出擊,戰徐州青州,此為東路。”

他看向李穆:“另外一路,便要用你。我知你剛取長安不久,隴西尚在胡人手中,局面不穩,也算是強人所難。你可否想辦法調出部分兵力,從西路出擊潼關,佯取虎牢城?這兩地若危,洛陽則危,北夏必調遣兵馬,全力護關……”

蕭道承一直凝神傾聽,聽到這裏,插話:“高相公,可否聽孤一言?”

高嶠停下。

蕭道承道:“高相公方才也已說了,隴西大部如今都還在胡人手中,胡人對長安虎視眈眈,隨時可能卷土重來。李將軍替我大虞奪回長安,舉國振奮,長安猶如民眾心中之明燈,絕不可再失。倘若為救陸氏公子和那些人馬,將長安置於險境,我不贊成!以我之見,還是另想辦法為好。李將軍當前首要之事,乃是保證長安無虞,而非涉險營救。”

高嶠頓了一頓,看向李穆。

“敬臣,新安王所言,也有道理。我確實也有這層顧慮。故方才也說了,只是商討對策。你若有任何不便,只管講來。我雖救人心切,但孰輕孰重,我自有分寸。”

面前四道目光,齊齊投向李穆。

李穆道:“嶽父放心。長安既已入手,我便絕不會再叫它易主。此法可行。”

高嶠松了口氣:“有你這句話,我便放心了。”

蕭道承略略垂眸,隨即露出如釋重負的表情,笑道:“也是我多慮。敬臣身為長安刺史,既然都如此發話了,我還有何顧慮?東西兩路人馬,一齊對北夏發動進攻,看他們還如何咬著郾城不動!坐等好消息就是了!”

李穆一笑,又看向高嶠:“嶽父,還有另一路人馬,或許可以一試。”

高嶠面露茫然:“我大虞如今還有何人可用?”

蕭道承也是不解,盯著李穆。

“許泌軍府能有今日穩固之地位,從前屢次打退進犯的北兵,捍守荊州,楊宣是為首功。他若願協同嶽父一道用兵,三管齊下,則把握更大。”

高嶠微微皺眉,嘆息了一聲:“他雖有良將之材,奈何聽命許泌。許泌怎可能叫他出兵協同營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