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當初, 在李穆最終做出回兵建康的這個決定之後,他緊接著面臨著的一個最大的問題, 便是選擇從何處渡江南歸。

長安建康,地理一西北,一東南,即便是在朝廷南渡之前, 江淮地帶暢通無阻之時,來往兩地之間的距離最近的一條驛道,也長達兩千余裏。

何況是如今, 那些地帶都還落在北夏手中。

他能走的通道,便是當初從義成北上攻打長安時開辟出來的那條軍道。

從長安到義成的這段路毫無問題,但過了義成, 接壤荊襄,他便面臨何處渡江的的抉擇。

他有兩條路可行。

一是繞過許泌勢力所在的荊襄,取道江北,沿江一路東去, 在歷陽的采石渡過江, 直奔下遊建康。

二是直面荊襄。直接就在上遊江陵渡渡江,再循江東下。

兩者各有利弊。

前者, 起初或可避戰, 看似能縮短行程,以達到盡快趕赴建康的目的。但采石渡古起, 便是長江下遊江段除了京口渡外的另一大渡。選擇在這裏過江, 大軍長途行軍, 路上絕無可能瞞得過許泌派出的偵察耳目,他必會早早控制渡口,毀匿渡船,於南岸布設重兵,阻止自己順利渡江。

到了那時,籌不到足夠的舟船,再與以逸待勞的許泌軍隊陷入曠日持久的隔江對戰,便是犯了馳援的兵家大忌。

況且,許泌倘若真的如他所想,趁著天師教亂的機會起兵謀反,那麽在他謀反之前,他不可能想不到還存在著自己如此一個變數,極有可能,在他剛拔軍南下之時,便會加以阻撓。

路上一戰,在所難免。

與其在下遊處劣勢地位為過江和他持久鏖戰,不如出其不意,直接戰於荊襄,破襄陽,取武寧,從江陵渡口過江。

所以那夜,他與蔣弢略微商議過後,很快便做了如此決定,隨即召集部屬,言明情況,留下守軍,將一應後方之事交托給了蔣弢孫放之等人,隨後便領大軍南下。

果然如他所料,大軍剛過義成,完成糧草補給還沒兩天,尚未進入荊襄的地界,便遇到了來自荊州兵和發自南陽的北夏兵的兩面夾擊。

荊州兵自然是奉了許泌之命,開來阻擋他南下的步伐,要將他攔在這裏。

許泌做事,周密辣手。他深知李穆不易對付,為了穩妥起見,當時又派人將自己如今與朝廷敵對,李穆或許不日便會南下的消息傳給了羯人。

果然如他所料,北夏也正忌憚著李穆,知他戰定關中,接下來必要東出潼關,劍指洛陽。收到消息,怎肯放過這個能將他消滅的機會?

便這樣,兩支曾相互打得你死我活的軍隊,這一次,因為面對著共同的敵人,一改先前的對立,達成默契,一南一東,兩面夾擊,相互呼應,死死地拖住了李穆繼續南下的步伐,一時無法擺脫。

這支駐於南陽的羯人軍隊是由一個深受北夏皇帝倚重的宗室所領。因南陽地靠荊襄,又一度落入南朝之手,奪回之後,北夏皇帝極其重視,派此人過來鎮守,隔三岔五,會有遞送公文的信使往來於洛陽和南陽之間。

李穆先是派了細作混入南陽,到處宣揚北燕皇帝慕容西已經大舉發兵攻打洛陽復仇的消息,接著派人伏於驛站之旁,截獲了一封從洛陽傳至南陽的公文,獲得火漆紋樣和印鑒之後,偽造調令,稱北燕大軍壓境,洛陽告急,皇帝召他立刻趕回洛陽商議軍情。

從慕容西在燕郡稱帝,復立燕國之後,北夏便在防備著慕容氏的復仇之戰。這宗室本就被聽來的消息弄得很是不安,已經派人去往洛陽詢問究竟,但因兩地之距,還沒有得到回音,突然間收到如此一封調令,心急如焚,一時之間,怎會想到這是李穆的調虎離山之計?當即撤兵,留人駐守南陽,匆匆趕去洛陽。

北夏兵一退,李穆便兵分兩路,一路原地不動,繼續作對峙狀,迷惑住荊州軍,另一路,連夜迂回取道,悄悄繞到了荊州軍的背後。調兵完畢,立刻發動進攻。

負責留守的荊州將名叫許空,是許泌的族中兄弟,渾然不知北夏已經撤兵,突然遭到來自李穆的正面攻擊,如何抵擋得住?

李穆的戰神之名,整個荊州軍府,上上下下,誰人不知?

他本就懼怕李穆,眼見落敗,想到此次自己最大的任務,就是留守襄陽,將李穆死死擋在江北,不讓他從江陵渡過江。而想要抵達江陵渡,則必須通過襄陽。

見狀不妙,立刻打算撤軍退入城中,以城防阻攔李穆南下的行軍步伐。

以襄陽城防的牢固程度,加上自己有著足夠的守軍,李穆縱然再神武,短時間內,想要攻破,絕非易事。

就在許空匆忙指揮退兵,打算撤入城中之時,身後竟殺出了一支軍隊,攔斷了荊州兵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