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誰能逃過

紀申與盧會產生了分歧, 繼而爆發激烈爭執。

酷吏審出來的案子可信度不高, 唯一一個審訊結果能夠得到認可的酷吏是崔穎。盧會一貫的作風是無事生非、小事化大,這樣的人拿出來的供詞尚且不知道有幾分真、幾分假,竟然還要這個酷吏再來斷案嗎?

連帶的, 紀申對提出這個動議的蕭禮也產生了不滿, 認為他出了昏招。

蕭禮八風不動地站著, 心道, 當然需要教訓一下生事的人!淩氏如果不被反噬死, 焉知沒有後來者再借這類案子生事?

紀申堅持自己的原則:“巫蠱、謀逆, 自有科條定罪,盧會何人?怎麽敢擅自改動刑律?”他認為十四歲以上的都殺是不對的, 本朝成丁的的年齡是十八歲, 嚴苛一點殺到十六歲也就可以了。以及參與詛咒的人是淩母,兒媳婦如果沒有參與,就不應該殺掉。淩家的小兒媳婦出賣了自己的公婆、丈夫,應該依法重判。【1】

按照律法, 紀申給出的方案是, 淩家十六歲以上的男丁處死, 淩母參與詛咒,處死, 其他人流放崖州。同時,高陽郡王也不能忘了, 大家都看得出來他回來是幹什麽的, 他涉嫌詛咒的案子有淩慶的手筆, 難道淩慶事發就沒有他的手筆了嗎?紀申認為高陽郡王也應該得到懲罰。他的家人犯法,家裏烏煙瘴氣的,他也有責任,具體怎麽判,請聖人給個裁決吧。

盧會假惺惺地道:“您是看著二王的面子上保的淩氏嗎?”

紀申坦然道:“我依法而已。”

兩人爭執不下,程為一身為宦官,不參與討論,黃贊、蕭禮都裝聾作啞。唯有崔穎站在了紀申一邊,將眉微皺,面無表情地掃一眼盧會:“依法而斷就好。”盧會與紀申爭執只是想表現一下,崔穎加進來之後激起了盧會爭強好勝之心,愈發不肯往後退一步。

官司打到桓琚的面前,桓琚道:“盧會判得就很好。”

紀申不肯讓步,當廷爭辯道:“聖人是打算以此案為後世垂範嗎?以後凡是這樣的案件都要這麽判罰嗎?如果有比詛咒更嚴重的罪行,到時候聖人打算怎麽處罰興兵謀逆呢?”

桓琚對淩氏是恨的,這種恨甚至比對杜、趙還要深,他對杜、趙嚴格說來談不上恨,削弱兩家是為了政治上的需要。淩氏依靠他而起,桓琚對他們隱約有一種看玩物的心態。玩物的天職是讓主人高興,則淩氏不爭氣、下了他的面子、背地裏居然不是完全依附自己、還有許多小算盤,乃至於算計到了國家大計上,這就絕不能容忍。

桓琚一直以來界線劃得很清楚,正因如此,紀申提到垂範後世。桓琚被憤怒沖得發熱的頭腦便冷靜了下來,點點頭:“是這個道理,不能因為淩氏不堪而壞了朝廷法度。”

盧會也爭辯道:“正是為了警醒世人!留著犯人的余孽生生不息,好家學淵源繼續詛咒嗎?若是以後這些人再犯法怎麽辦?京兆要為他們做保嗎?聖人,如果沒有人告發,臣是看不出來淩氏有做詛咒這等天賦的。啊!聖人,臣還忘了說了,淩氏犯法,當籍沒其家。”

桓琚的心往盧會這裏偏了一偏,又收了回來。【紀申才是大臣的作派,盧會看事情還是太小氣。】

桓琚道:“著大理、禦史與政事堂依法論罪。”

盧會不敢與桓琚爭辯,伏在地上口裏含糊著承旨,心裏將紀申也給恨上了。這個胖老兒真是塊大大的絆腳石!

~~~~~~

自從桓琚把崔穎放到了禦史台,禦史大夫一直隱形,此時倒是律法精熟,他認為紀申的提議是對的。淩氏依法判罰,高陽郡王也不能給忘了!

蕭禮雖想重罰淩氏以儆效尤,又以為紀申也是君子之言,心道:【也罷,就聽你的吧。只是以後要多付出些代價才能遏止酷吏了。等等,高陽郡王?我得想想。】

這個意見提出來,政事堂內部又暴發了一場爭執。蕭司空近來沉默,其他幾人都得到了發言的機會。趙侍中妹妹犯法,他自己先主動避嫌,如今正在家裏“養足疾”。杜、趙兩家在政事堂還有別人,姻親、同僚、好友、先君的下屬等等,一則要重判淩家,二則有人提到了淩賢妃與她生出的二王、二公主,這些也是需要判罰的,他們不罰,也得提醒桓琚審一審。又有一些人認為,徐國夫人犯法,說到底還是因為不安,為什麽不安?皇帝過於寵信賢妃。

說著說著,就說到了淩賢妃“構陷皇後”,蕭禮不得不發言:“諸位,徐國夫人認罪,還需要有人‘構陷’嗎?諸位一事一議,勾連其他是酷吏作派,大臣不取。”

“這又豈無幹系呢?若不是賢妃不賢,皇後何至於被逼勒至此?”

一群二十年來從來沒關心過皇帝後宮的老男人們,開始跟蕭禮扮扯起皇帝的後宮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