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各有所長

無論是宋奇, 還是蕭司空父子, 他們給予袁樵、蕭度的建議、教誨都是先勸課農桑再談其他。蕭度吃不準梁玉這番話是她的“小先生”教的,還是她自己想的, 只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她知道這個道理。

蕭度微笑道:“不錯。”

梁玉見過蘇征,想起來蘇征的不平, 遇到與取士相關, 不由多問了一句:“貢士要怎麽選, 又能選出多少人呢?”

蕭度有點摸不著頭腦,看了袁樵一眼,答道:“當然是考試啦。生徒一種,民間士子一種, 都是可以參與選拔的。至於選出多少人,也是看他們有多少才學,才學不夠, 選出去徒惹人笑。”

凡官辦的縣學、府學的學生稱為生徒,他們與民間士子身份上不同,兩類人分開選拔,選出來的人就是貢士。這算是古之遺風的變種,即地方向朝廷進貢人才。兩類出身的人到了京城, 還要再參加考試, 選中者才能做官。這兩類人, 對其出身都有要求。

梁玉曾詢問過這方面的問題, 也稍有研究。但是取士這件事情, 一則她可以咨詢的袁樵、呂娘子自己懂得也不算太深,二則沒有親見過,也不敢說自己就真明白了。蕭度不一樣,他雖然年輕,長在蕭司空身邊接觸的肯定都是更高端的內容,有機會當然要問。

梁玉又問:“每年朝廷會取多少人授官呢?”

“唔,二、三十人總是有的吧,”蕭度想了一想,“皆是一時英選了。各州縣的貢士到京中參加省試,再通過吏部的考核就可以授官了。”

梁玉再問:“那選不中的人,還有別的出路嗎?”

蕭度微微變得嚴肅,以他的經驗來看,梁玉問的問題應該都有其原因:“這個麽……或得大臣、貴戚青眼舉薦,或是回鄉、寄寓他處繼續攻讀來年再戰,又或者回鄉生活。還有一等人,從小吏做起,做得好了也可為官——這樣的出身就為士人所不齒了。為什麽這樣問?”

他與梁玉是兩個世界的人,既沒有吃過生存的苦,也沒有經歷過楣州的亂,並不明白梁玉問這樣問題有什麽用。要什麽出路?能讀得起書的,保底也是一個富家翁。真正貧窮的人家,飯都吃不起,還談什麽讀書?

梁玉道:“朝廷能夠多取些人做官嗎?”

蕭度很驚訝,答道:“取來做什麽?”

哪有位置安放他們呀?朝廷現在官員的數目就已經很合理了,再多一些就會成為冗員。以楣州為例,有刺史、有司馬、司戶參軍等等,軍、政、民各方面都齊了,再加幾個官稱,讓他們做什麽去?是分權,還是揣手幹瞪眼?人人都覺得自己是英才,必然是不肯甘於平凡,想要做事的居多,偏偏又沒有讓他們發揮的余地,則投機鉆營、勾心鬥角就會變多,必然造成內耗。

直到此時,梁玉才算弄明白了這裏面的門道。袁樵與蕭度出身相仿,卻不如蕭度顯赫,兩人成長、出仕、經歷全不相同,好些個袁樵說不出來的話,蕭度說得非常自然。【官兒就這麽多,都叫“老子英雄兒好漢”的給做了,考試當然取的就少了。什麽時候能都靠考試去取,大約蘇征這樣的人就有了出路,不會饑不擇食連楊仕達的飯都吃了。但是……現在已經做官兒的,怕不是又要造反了吧?】

這可真是個難題,梁玉也不動聲色,於自己的真實想法一字不提,笑道:“今天又學到一件,謝謝啦。”

蕭度狐疑之色更重,心道,【一個女子關心這些事情,有些奇怪。】上一個見到對這些事情感興趣的還是他娘大長公主,大長公主天生就與政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唉,又有新的貴戚啦,各州縣入京的人,馬上就要再多一扇可以敲的門了。】

梁玉問到這裏便不再深問,轉而說起另一件事情:“王刺史要進京了。”

蕭度與袁樵對看我、我看你,眨了好幾回眼睛,袁樵道:“秋收過了,是到了進京述職的日子了。怎麽了?”

楣州是個下州,刺史的品級都比人家上州的要低,但是畢竟是一個州,還是一個剛剛發生完叛亂的地方,王刺史是需要進京跟朝廷解釋匯報的。多麽正常的一件事,值得特意拿出來說?蕭度問道:“三娘怎麽突然提起這件事情來了?”

梁玉笑道:“他要做新衣啦,派了管家去買布,我就知道了。就想問問你們,王刺史不會調走吧?”

王刺史在他們眼裏看起來是一個庸常之輩,實則心眼也不少。為了進京述職,他將楣州這一年裏取得的成果都牢記於心,又將來年的計劃也擬了出來,預備朝廷詢問。手下各個官員的情況也都再梳理一遍,又將有可能被問到的另外一些人的情況也稍做準備。

除了公務上的事情,還有一些同樣重要的事情要準備。每年,除了上繳的租賦,地方上還要向皇帝、朝廷進貢各種特產方物,地方官不進京的時候東西都要送到,進京了更需要帶上一些。楣州沒有聞名全國的特產,這方面倒不必太操心,多備些金帛跑跑京裏重臣、貴戚家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