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林省長的作業

林省長雖然說得客氣,讓她能寫則寫,葉纖紅可不敢真的不當一回事。

於是接下來兩天,她一直把精力放在這件事上。

今年是一九九四年,國家經濟已經處於高通貨膨脹期,各地的經濟特點是,大家盲目在一些傳統行業上投資,加上大量引進國外淘汰的產業,建立合資企業,所以表面上看,經濟增長很快,再過二三年後,就會變成供過於求。

而技術含量高的產業,一直依靠進口,發展緩慢。

京城作為首都,除了解決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在投資方面,肯定要避免幾個問題。

一是避開汙染嚴重的產業,比如制藥化工類企業,比如消耗大量煤碳的冶煉企業。

二是避開能源消耗過大的產業。

這時候國家的發電量,還無法像前世一樣,二十四小時全天候供應。

很多地方還在限時限電,優先保證城市老百姓正常用電。

從這個角度來看,最合適的自然是兩類產業。

第一類是清材料新技術能新源類的企業,另一類是第三產業,以服務業作為主導。

但是技術方面,恰恰是葉纖紅最欠缺的,她沒有辦法在這方面,給林省長提供具體的建議。

那只能在第三產業下功夫了。

葉纖紅拿出紙筆,在上面不斷塗塗寫寫,想到什麽寫下來,不行又劃掉。

好半天還是沒有結果。

忍不住有些喪氣,看來自己前世積累的經驗,也不是萬能的。

而且要不了多久,這些優勢就要耗盡了。

以後碰到問題,還是老老實實問專業人士吧!

想到京城,忽然想到一個特別有名的地方——中關村。

具體哪一年成立中關村科技園,她已經不記得了,但是它的名氣確實很大,作為我國最出名的電子產業園區,被譽為“中國矽谷”。

這時候那邊應該還處於草創階段,如果自己能提前提出它的發展方向,那應該符合林省長的要求了。

於是開始回想那邊的發展歷程。

印象中九十年代末期,國內電腦開始流行的時候,那邊已經成了國內第一個高科技園區,像聯想、百度這些大企業,都在那邊按家。

至於為什麽會在中關村,而不是其它地方,是因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

中關村科技園區是我國科教智力和人才資源最為密集的區域,擁有以京城大學、人民大學、華清大學為代表的幾十所高等院校,還有中科院、工程院等國家級的科研所,大量的留學歸國人員,都集中在那邊。

如果提前啟動這個項目,把重點放在電腦和手機這兩個核心產品上,應該能給國家帶來不一樣的變化。

想到這裏,葉纖紅突然有些激動。

如果這個項目能夠正式立項,那算得上她重生以後,第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提議。

而海澱區這時候應該還很落後,前世看過一篇介紹京城的文章,說九十年代京城南面出了二環,就是農村。

西北方向好一點,四環外才算農村。

這時候海澱區的駐地海澱鎮,應該還是平房為主,周圍還有大片的農田。

如果重點發展電子產業,就算再過三十年,這邊也不用做大的調整了。

拿定主意後,她開始考慮怎麽寫這個計劃書了。

反正她需要做的只是一個大的規劃,具體的細節,林省長肯定會派專業人員,進行具體的調研和細化,不用她考慮。

這樣一想,就簡單多了,很快立了大綱,大致寫了起來。

晚上胡向陽回來,又跟他聊起京城的情況,驗證自己的判斷,是不是符合實際。

如果弄錯了,那這個計劃,就成笑話了。

胡向陽當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詳細地介紹起京城的現狀。

見他一臉興趣的模樣,葉纖紅於是拿出計劃書,跟他商量起來。

“電腦和手機?”胡向陽看完後,皺了皺眉頭。“這些東西太復雜了,我只聽說過,具體怎麽做,根本不知道——”

小紅倒是一直有一部磚頭厚的大哥大,信號時好時不好,還不如座機好用。

至於電腦,也從別人嘴裏聽說過,但是具體的情況,他沒法提供意見。

“沒事。”葉纖紅了解他的性格,對技術方面的事,天然有些排斥。“到時讓林省長自己找技術人員商量好了。”

既然京城的發展狀況沒有弄錯,那自己這個計劃,算是達到要求了。

第二天再次修改了一下,讓安安幫自己抄了一遍。

安安的字寫得比自己漂亮,看起來更舒服。

完成後給林省長打了個電話,讓他接一下傳真。

聽說這麽快就完成了,林樾有些吃驚。

小姑娘該不會是隨便寫了個東西,來糊弄自己吧?

等到看到寫得整整齊齊的計劃書,又推翻了自己的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