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2/7頁)

而且皇帝下詔之後,朝野之中雖然嘩然,可並沒有因此而引發什麽大變。

養真吸吸鼻子,對上趙芳敬如星的雙眸:“十三叔,為什麽要這麽做?”

這次,趙芳敬一笑,輕聲回答:“為你,也為這天下。”

****

皇帝退位之後,便在長陽宮內養病。

也不知是因為放下了重擔還是如何,皇帝覺著近來身上輕快了不少。

除了貴妃曾經來哭鬧過幾次,日子過的還算舒心。

直到一日,張皇後前來探望。

兩人難得的心平氣和地說了會兒話,張皇後又提起趙曦知納妾的事。

末了,皇後問:“您傳位給十三爺,倒也罷了。只是他要立喬養真為後,卻怎麽說,難道他不怕喬養真的孤鸞命格嗎?還是說那命格的傳聞本就有誤呢?”

這是皇後近來最想不通的一件事了。

太上皇淡淡然道:“你問我?說實話,我卻也不知如何回答。但是,當初貴妃勸我用偷梁換柱計策的時候,她曾說過,十三畢竟是修道人,也許他娶了養真,自有一番造化呢?貴妃雖然糊裏糊塗的,可這句話也許歪打正著,也說不定。”

“這是胡說。”本來修身養性的皇後,一提起貴妃來,竟又有些氣不打一處來,於是憤憤地說:“要不是她出的這餿主意,又何至於到現在這種地步?”

皇帝笑了笑。

張天師為人雖然已經到達能通鬼神的地步,出言絕無虛假。

但是皇帝也知道,天師真人跟趙芳敬的交情匪淺。

倘若是趙芳敬暗中求過天師,讓他故意說出那什麽“孤鸞”的命格……用以嚇退拼命爭奪喬養真的眾人……

雖看似不可能,卻也未必真不可能。

到現在皇帝早就想通了,有很多事,看著不起眼,可私底下隱約都有趙芳敬的影子。

他的十三弟本就有一番經天緯地的才能,如今苦心孤詣到這種地步。

輸了江山給他,倒也不冤。

其實皇帝之所以寫了那道傳位的詔書,當然不是因為真的器重趙芳敬,或者說,對皇帝而言,趙芳敬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繼任者,雖然很重要,但他主動拋棄皇子們而選擇趙芳敬的原因,卻是因為皇帝心知肚明一件事。

趙芳敬顯然是志在必得,雖然十三王爺從頭到尾沒有露出一點獠牙。

他只是不疾不徐按部就班的往前走,趙曦知,趙尚奕,趙崇……還有寧王。

只要他願意,他可以把一切能擋在自己面前的皇子們盡數除去!

所以皇帝才說“你畢竟不夠心狠”。

趙芳敬沒有那麽做,這讓皇帝覺著有一絲欣慰。

寫下那道詔書的時候皇帝的心情是極為復雜的。

一方面他覺著自己做的沒錯,另一方面,又有一點隱怒跟不甘。

但是皇帝又清楚,倘若自己不這樣做,只怕會逼得趙芳敬走上一條他所不願意見的路。

畢竟,皇帝所說的本朝開國時候的那宗“公案”,所謂太祖駕崩後,胞弟太宗繼位……雖然後世都傳為美談,可是在私底下卻還有一些隱秘的流言。

有說,太祖皇帝並不是正常駕崩的。

太祖的死或許跟太宗皇帝脫不了幹系。

雖然沒有人敢大肆如此談論,但是身為皇帝的寧宗自然不會糊塗到一無所知。

他不想走到那種不可挽回的地步。

所以寧肯選擇主動退位,如此一來,成全了一位繼任的明君,將來趙芳敬德傳天下的時候,作為傳位者的自己,興許也能隨之流芳百世。

只是有一件事,皇帝也有點想不明白。

趙芳敬在他面前所透露的那件事,他半信半疑。

而趙芳敬所說“信任看好卻被挑唆”的那人,皇帝從他的口氣,猜是趙曦知。至於“珍視掌心”的,自然是喬養真了,那麽最後那句……如果戰火真的曾從梅陽燒到京城,那燒起這把火的,是誰?

每每想到這個都會心寒徹骨,皇帝不願去深思。

但是此刻……嗅著手中苦藥氣息,身為太上皇而安然於深宮中閑散度日,皇帝嘆了口氣,笑著自言自語道:“不管如何,依舊天下太平,百姓安樂,這就是最好。”

的確如此。

對百姓而言,坐在那把椅子上的究竟是哪個皇帝,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那是個好皇帝。

可得太平盛世,百姓安樂。

***

雖然解開了心結,養真還是出宮去了一趟。

因為這段日子裏,宮外也有一件事發生。

正是跟喬家有關的。

原來喬桀已經改了名字,把桀紂的那個字改成了“傑”。

而且喬傑要跟錢麗月定親了。

養真在聽齊嬤嬤說起這消息的時候,又覺著意外,又覺著似是順理成章的。

只是大好的日子,當然要出宮看一看。

對於喬家而言,喬家裏的長輩,不管是朱老夫人還是包氏,本來自然是堅決不同意喬傑跟錢家定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