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棋子(第2/3頁)

到了後來,他們是絕口不提女兒,權當月娟已經死了。

因為他們實在是無臉見人,因為有句話說:子不教父之過。曾經的月娟是一個聰明好學的孩子,是他們的驕傲,而今卻是恥辱。

所以這一次,老兩口決定帶著外孫換個不熟悉他們的小區居住,另外老兩口決意還要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把自己的外孫教育好。

以前女兒月娟小的時候,他們作為家長,光注意德智體中的智,而沒有注意一件事就是修德,所以女兒竟然敢做出那種行為。

對於這一對老人,余穎最終什麽也沒有插手。

因為他們知道自己錯了,正在努力改正。

而有些人就不定知道自己錯了,尤其是楊延和,余穎都不知道說什麽好。因為這個男人為了爬到高位,果然是什麽都肯犧牲。

這是余穎看到楊延和去了外地的所作所為,得出的結論。不過楊延和的一切,都只是看看,余穎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弟弟身上。

最終王瀾的卵子在解除冰凍的時候,有好幾個失去活性,在經過一系列手段之後,余穎這一次當上了姐姐,雖然不是同樣的父系,但都是王家的血脈。

當然王瀾最終采用的是黃色人種的精子,在華國長期居住的話,卻頂著一張異族人的臉,應該還是不怎麽舒服,還是和同一膚色的人,住在一起比較好。

不是王瀾這人,有什麽種族歧視,主要是王家的根依舊是華國,所以意味著應該在華國居住的時間長。

其實這是一種習慣,就如同現在的余穎,呆在米國沒有多久,就在想念華國。即使現在居住的米國再好,比如什麽空氣清新,科技達,在余穎看來依舊是沒有家的感覺。

只從生活習慣上說,吃慣了中餐的華國人,對西餐接受度不高。大部分人,只會是淺嘗即止。要是長時間吃西餐,吃什麽漢堡包,絕對會吃膩的。

幸而余穎選擇居住的城市有唐人街,所以她等兩個弟弟王若愚、王若拙,能夠開始吃飯的時候,就開始吃中餐,同時加強了漢語的教育。

因為畢竟漢語才是自己的母語,余穎可不想自己的弟弟們變成了香蕉,外黃內白。

經過這麽多世的任務,余穎已經成為一個很會教育孩子的人。

同時余穎為了給弟弟們做榜樣,還接著上學。

當時在米國,雖然在法律上說不準種族歧視,但是華裔作為少數民族,還是頗受欺壓的。比如把華裔叫成黃*皮猴子就是常有的事,就是學校的老師都不見得管。

結果余穎到了學校之後,也被人當面叫稱這個,余穎當聽不見,然後找了機會,就狠狠的揍了罵人的人一頓。

總之余穎最後表現的是,一般人都不敢輕易得罪她,因為她的語言很流利,甚至不比本地人差,而且什麽俚語也統統知道。敢罵人的話,余穎絕對是還回去。

等後來他們知道自己身邊,還有一位華國的功夫高手,就是余穎。

這一次,班裏的人老實很多。

不過余穎不打算讓自己的弟弟也嘗一下這種滋味,而且愛自己的祖國,是余穎一直堅持的底線。所以打算在二小開始上學的時候,返回故國。

另外王家姑奶奶也已經去世,在去世之前,王家姑奶奶心裏是很幸福的,不僅僅是兒孫滿堂,而且孩子們都有了自己比較幸福的生活。

更令姑奶奶吃驚的是,余穎竟然采用了試管嬰兒,給自己弄出兩個弟弟來。

這一點一般人還真做不到,因為會感到這幾個孩子是來搶王家企業的。

而當兩個弟弟生出來之後,余穎也照顧的特別仔細,兩個孩子長的是又好看又聰明,等他們一點點長大,而且被教育的很好,沒有成為熊孩子。

對於這一點,姑奶奶是無比的高興,畢竟將來到了地下,如果遇到家人,也會讓他們高興的,所以姑奶奶是含笑而逝,沒有什麽遺憾。

所以余穎感覺這世上能夠比較說的上話的人,又少了一個,米國在她心目中更沒有太多的意義,

等到兩個弟弟六歲的時候,余穎打算回華國,畢竟她已經有十幾歲,也算是有一定的能力。而且兩個小朋友也已經六歲,該上學了。

當然余穎名義上的監護人海因策,自然留在米國,因為他已經結婚生子,為了海因策的家庭著想,余穎不打算找海因策回華國。

不過兩個人在米國,倒是合作了一把,因為網絡化已經是大勢所趨,所以余穎自然讓王氏跟進,讓王氏有了很大的展。

其實錢財到了這個時候,對余穎來說,已經只是個數字問題。不過看著數字的增加,余穎也是很有成就感的。同時對於每年王氏的紅利,余穎都撥出一部分做慈善事業。

“瑩瑩,你們幹啥一定要回去?留在這裏很不錯。”海因策問道,他這人說話的時候,向來是有一說一,沒有什麽好隱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