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殺機(第2/3頁)

不過余穎也看來,其實皇帝的變化也不小,曾經的他還是個帥大叔,而今明顯的老了很多。反正如果不是余穎在皇宮裏見過他,應該也認不出來。

真是好笑,所謂的父女,這些年不見,已經誰也不怎麽認識誰。

看著余穎一行人上了長壽山,皇帝原本打算上去的,結果被人攔下,示意他們看一下石碑。

於是一直跟著的中年文士走了上來,他也算是飽學之士,看了一下那個山口的石碑。然後他開始認真地看著下面的石板,過了好半天,連頭上都冒出汗來。

最後他有些無力地現,自己第一關就沒有過得去,於是說道:“老爺,現在這路不認識的人,還是不要上的好。想不到這個晉城,還是藏龍臥虎之處,能人不少。”

皇帝想不到連自己手下最聰明伶俐的人,都勸自己不要上去,而且他們身後,竟然還有人盯著,這一點讓皇帝大為不忿,但是已經很陌生的晉城,讓他不得不收斂一下自己的脾氣。

最後,他們一行人最後只得離開長壽山,不過皇帝的臉陰沉沉的,就如同有人欠了他幾萬兩銀子似的。

等到一行人進了晉城之後,他們才現這個晉城要比從前大了不少,而且規劃的特別整齊,整個城市都特別清潔。看到這裏,皇帝心裏不知道說什麽好。

是的,到了這個時候,皇帝在心裏,不得不承認這個治理晉城的人,實在是個能人。

但是皇帝心裏是一種說不出的不痛快,令他無比憤怒的是,這位能人,竟然在上奏折只字未提晉城的大變化,而且稅收應該增加不少,但是皇帝根本就不知道。

不過很快令他們一行人最吃驚的事終於來了,按照晉城人眾口一詞的說法,這一切竟然都是晉城公主的功勞,甚至整個設計圖都是晉城公主搞的。

到了這一步,皇帝倒吸了一口冷氣,終於明白為什麽曾經的林尚書問他,晉城公主的情況了解嗎?後來林尚書還堅決不同意讓晉城公主和親。

其實說到底,林尚書應該是感覺讓晉城公主和親,這不是給漠北人送什麽軍師嗎?要是漠北人得了這樣的人,皇帝覺得自己只怕從此就睡不好覺,時時刻刻擔心自己的江山不保。

這時候的皇帝,實在是覺得這位皇女麻煩,她就老老實實當個貴女不就是成了,幹嘛這麽能幹?

實在不行,想到這裏,皇帝就硬下心來,為了大昭,除掉晉城公主也不是不可以。畢竟對漠北只要嫁個公主,過去就行,要是晉城死了的話,可以換別的公主、郡主。

這時候的皇帝,已經完全忘了,當初他自己是多麽爽快得把晉城公主給賣了。甚至在林尚書提醒他的時候,皇帝是滿心的不耐煩,覺得再找一位公主什麽的會很頭疼。

不過,沉浸在思索中的皇帝,很清楚一件事,不但晉城公主手下人的厲害,就是她本人不是個善茬。據那些匯報的人說,最起碼這位公主是個神射手。

而其他人顯然沒有想這麽多,只感覺一進入晉城的範圍之後,整個城市都變得是生機勃勃。於是他們即使跟在皇帝身後,還是東張西望的。

當然皇帝是一副生人勿近的表情,他在找怎麽能殺掉這位聰明伶俐、能幹無比的公主,但是皇帝在心裏琢磨了好一會,也沒有找到怎麽殺了晉城公主的方法。

最最令皇帝頭痛的是,那位神出鬼沒的人,是不是也和晉城公主有什麽關系?一想到這個,皇帝就感覺自己渾身涼,感覺自己能殺了晉城公主,卻全身而退的機會很小。

看樣子要想個主意。既要除了這位晉城公主,而且是不能讓別人察覺那是皇帝的主意,所以要找機會讓別人下手,比如皇後最合適。

想到這裏,皇帝終於決定趁這次扶陽城見面的時候,讓晉城和自己一起回京城,然後不管皇後出不出手,都要除了這個晉城公主,然後把這個栽贓到皇後頭上。

如果真的有人要報復的話,將來那個報復的人,自然應該找皇後算賬。其實皇帝現在已經厭惡皇後,這樣子就可以一舉除了皇後、晉城公主兩個人。

想到這裏,打定主意之後,臉色有些鐵青的皇帝,才有些和緩自己的臉色,看著秩序井然的晉城,皇帝感覺憋屈,不準備在待下去,吃了一頓飯,就要走人。

而跟著皇帝的人,一個個都默默地跟著,他們已經感覺出來皇帝心裏的不痛快,於是趕緊從命。

其實他們還想著多看看,因為他們沒有想到晉城,會變得如此繁華,不由地想起那位不久前見過的晉城公主,為什麽一個被冷落多年的公主會這樣有氣韻?

這時候,知道皇帝到晉城來的余穎,自然要盯著這位皇帝,事實上能登上皇位的人,大都心腸很硬,所以余穎絕不會認為皇帝看見晉城的熱鬧,就龍心大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