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母子交鋒2(第2/3頁)

其實說起來,太後是從真的心裏不喜歡溫婉,想當初兒子給家裏留的銀子,都替溫婉看病、補身子去了,其他人都就沒有用到。

後來太後和原主拼死拼活忙了一年,好不容易攢點錢,也都用來供溫婉看病。所以太後娘娘心底裏,對溫婉這個人是諸多膩歪。

原本要是這一次,溫婉不扣下給保國公一家的那些賞賜,也沒有把宮裏專門教授規矩的嬤嬤,給打去了裏正家,那麽太後說不定還替溫婉說幾句好話。

結果作死的溫婉,就這樣徹底失去太後的歡心。

其實不單單是是歡心的問題,溫婉的行為是徹底激怒了太後。

說起來太後感覺原主最像她,她們兩個人都是父母雙親去世,然後成了寡婦。

所以溫婉竟然敢這麽明目張膽地欺負老實的原主,讓太後娘娘大怒:這個兒媳,要是自己老的不能動了,那麽沒準會被溫婉給餓死!

所以這一世太後,要比原主在的那一世,更加討厭溫婉,因為余穎根本就沒有幫著溫婉打馬虎眼,所以太後才會見過皇帝,滿腹的怨氣。

對於溫婉一點也沒有做別人家兒媳的自覺性,皇帝有些無語,因為他後來找的美人,比溫婉讀的書多,也沒有這種毛病(其實都有人服侍,自然看不出來,而溫婉就悲劇了),所以皇帝自然對溫婉的態度,很不高興的。

說起來就算是溫婉這位兒媳婦不能下地幹活,但是總可以少生病吧?其實用跟去看病的郎中話,溫婉就是閑出來的富貴病,思慮太多。

其實一般農戶人家,怎麽可能生這種病?一般都是忙著下地幹活,幹家務,多是累病的。

而溫婉的毛病,主要就是自找的,她的心思太過敏感,好鉆牛角尖。

明明別人說話的時候,也就是順口一說,在溫婉聽了之後,就是想了又想,然後自己越想越偏,原本說話的人是一個意思,愣是讓她琢磨成另一個意思。

多思多想,思慮過度,這就是溫婉的心病,郎中說了,心病還要心藥醫,皇帝這時候,哪有那個時間去安慰溫婉?原本以為太後會對溫婉好點,一看,根本就不是。

反而被太後劈頭蓋臉說了一番,皇帝被說的有些面紅耳赤,因為說起來,太後的身體現在也是有些虧空的,甚至有可能影響壽元,當皇帝知道之後,心裏不好受。

於是皇帝就想著把怒氣在何英娣身上,那個何英娣做了什麽?她是吃什麽的?為什麽不好好照顧好太後?這時候的他,完全忘了何英娣虧空得更厲害。

“娘,你又在挖苦我。”皇帝有些不高興,為什麽他娘的脾氣變得這麽厲害?有些憤怒地說:“其實何英娣不是就在一邊嗎?為什麽她不去幹?”

在皇帝的印象裏,何英娣長得是人高馬大的,應該是有把力氣。

“哈!難道你認為阿娣一個女人,把兩家的地包圓了,還不夠賣力吧!是不是早就想著把阿娣累死了,然後就可以把你娘累死?”說話間,老太後恨恨捶了一下桌子,滿臉的憤怒。

合著在皇帝的眼裏,阿娣就是當牛做馬的人,當然也包括她這個做娘的,都應該為他這個皇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才對。

氣的太後指著皇帝的鼻子問:“是啊,有句話不是說:升官財換媳婦,你可是對你的幹兄弟好啊,是不是想著讓阿娣早死,再娶一個美人?對了,你其實不是給你的好兄弟,已經送了好幾個美人!”

“娘,兒子沒有這種想法,我只是看娘老的太多,所以感覺沒有照顧好娘。”皇帝看到太後大怒,氣的直喘氣,就趕緊解釋道。

同時皇帝在心裏感覺,他娘明顯地更喜歡何英娣,這是為什麽?明明他才是太後的親兒子。

“哈!皇帝,這些年如果不是阿娣,等著你來接我,我的骨頭大概都爛光了。這些年,全靠著阿娣如同一個親女兒一樣照顧我,所以我認為,阿娣就是我的女兒。”太後翻了個白眼,冷冷地道。

“至於你的好媳婦、好女兒,我和阿娣也算是拼了命幹活,終於沒有讓她們餓死、凍死,現在把她們交給你,也算是功德圓滿。”太後娘娘說的時候,一點也不客氣。

皇帝聽了他娘的話,嘔的差點吐血,怎麽會這樣?他娘見到他,是滿腹的怒火。

甚至這時候的太後,看見皇帝的臉漲得紅起來,卻毫不客氣地說出來:“皇帝,你不要認為一個國夫人就可以補償阿娣,要知道我不同意。”

而太後這一次之所以會生氣,就是因為感覺自己這個做太後的,竟然在兒子眼裏沒有什麽分量,說起來何英娣這麽照顧她這個老太太,那麽當兒子的皇帝,應該是感激涕零才對。

結果一問,皇帝好像覺得她們娘兩這些年吃的苦,都是白吃的,她要不是皇帝的親娘,應該還被扔在犄角旮旯裏,而阿娣在皇帝心裏也就沒有什麽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