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探查(第2/3頁)

然後趁著這時候的京城,還能把銀子花出去,買了兩輛大車,一輛是專門放棺材用的。

這時候的余穎已經看出來,再過一段時間,只怕就是花金子也買不到。於是余穎在還沒有走之前,就讓原本的暗樁準備撤退,甚至讓他們先走。

在他們幾個人上路的時候,南都其實已經是最後的繁華,只是很多人並沒有察覺到了這一點,依舊是一片歌舞升平,紙醉金迷。

等著他們終於趕上自己人的時候,其他人都松了一口氣,畢竟高家人到來之後,一行人更加有底氣。

過了那條河之後,就沒有幾個人敢打他們主意的,不單單是人不少,就算是車隊裏也有不少婦孺,但是車隊裏的牛人太厲害,有一人可是一手舉著一口棺材上的岸。

這一種帶有示威性質的行為,可把不少人嚇壞了,就算是這一行人看上去有不少錢財,也沒有人敢打余穎一行人的主意。

就這樣,余穎一行人很是輕松得把車子卸下來,然後組裝起來。

雖然余穎一行人不少,但卻是最早出發的一個,畢竟他們運的是棺材,不宜和其他人同路。

但是那些同船的人,都知道跟著有本事的人,可以保證安全,就遠遠的跟著。

余穎也沒有管,隨他們的便。

進入北平王治下之後,治安狀況就好了很多,那些人才紛紛離開。

余穎一行人,終於回到了逍遙鎮。

選了一個日子,她們將原主的父母合葬之後,又把那位曾經為了陽陽付出生命的護衛也葬在附近,從此他和秦嬤嬤都可以享受高家子孫後代的香火祭祀。

然後余穎蓋起一座小小的道觀,取名玉京觀,這就是等陽陽、月牙他們長大之後,余穎給自己選擇的安身之地。

作為撫養過很多次孩子的人,余穎知道等到他們結婚之後,就會有了新的重心,等到有了孩子,更加會忙,這時候的余穎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

當然這時候的余穎,是絕對不會說自己的打算,其實就是在余穎及笄之後,鎮上的男人就沒有一個人敢對余穎有什麽非分之想,在他們眼裏,余穎就是高高在上的神仙。

對余穎,他們從心底裏是一種敬畏。

當然那位北平王倒是因為,這一次余穎到南都的經過,終於查出來現在逍遙鎮高家的出身。

他們是原來李氏王朝高司徒的後輩,其實這位高司徒倒不是多麽有才能,主要是這人做事很穩,算是李氏王朝主君的心腹,才會坐穩司徒的位置。

高大娘一家人應該是高家三房的,只是不知道最後的那個男孩是怎麽出來?但是北平王也無意再追究下去,因為此刻的他更在意余穎一行人做了什麽。

雖然並不知道,那位臭了名聲的李氏,是怎麽中招的?但是北平王能猜的出來,這所有的一切,一定是和這位高大娘有關系。

北平王對鬼神之說,是不相信的。

說什麽有鬼?北平王感覺這個鬼就是這位高大娘。

但是北平王他倒是對逍遙鎮的人,多了幾分興趣,尤其是這位已經做道姑打扮的高大娘,當初他的兒子去李氏王朝的時候,差點折在裏面,幸虧有人相救。

原本是想知道是誰,但是那位密探死活不吐口事情的經過,只是告知當初所發的誓言,於是北平王敗退,不再追問下去。

其實北平王心裏有種感覺,那救人的人,應該就是去南都報仇的高家人。

知道這一切之後,北平王原本還打算找個機會,納高家的小娘子做他治下權貴之家的妾室,畢竟高家人現在只是平民百姓,最多也只是妾室的待遇。

現在北平王一看李氏的遭遇,就知道自己的想法不成。

像余穎這種人,絕對不會想當什麽小妾,如果就是強壓著,那麽就是讓高大娘出手對付別人。越是大的家族,越有可能出事,而且出事之後,還抓不住高家什麽把柄。

後來北平王在心裏頗有幾分感慨,這麽聰明能幹的小娘子,竟然不是自己的女兒。

同樣的,北平王也很慶幸,不是自己家的女兒,不然有了這樣的女兒,絕對是讓自己頭發白的快。

等到後來,北平王暗自慶幸自己想法,就沒有告知別人,沒有人知道他曾經的想法。因為這時候高家的家法裏,女的不做妾室,男的不納妾室。

甚至北平王發現,這位大娘子應該就沒有成婚的想法,不然不會穿上道服,也不知道這位高大娘是什麽想法?難道這一生,就是為了把自己的弟弟妹妹撫養大?

北平王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想法,這位高大娘也太特行獨立,是個大麻煩。

事實上,余穎終生沒有出嫁。

後來衛舅舅來到逍遙鎮,看到余穎的裝扮,大吃一驚,怎麽大外甥女出家做了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