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譚家離開(第2/3頁)

等到譚家走的時候,最後阿一奉余穎的命令給譚家送行。

要知道余穎的這具身子,還在守熱孝,實在是不宜給人送行,所以余穎才派了阿一去。

最後送別的時候,阿一遞上一個小包裹,說是自家小娘子特意準備好的。

“櫻娘是個好孩子,你回去說一聲,謝謝她。”王氏笑著說,現在的小娘子真的是很懂事,只是這種懂事是因為父親的亡故。

然後馬車開動,王氏就把東西收好,看著小鎮漸行漸遠,不由得一嘆,希望那個孩子好好的活著,有一天會相見。

到了晚上休息的時候,王氏才想起來看看,那個錦囊是什麽東西?

當王氏打開一看,發現是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瓷瓶,這些瓷瓶雖然都是白色的,只是王氏卻發現這些瓶子的蓋子,一時間竟然拿不下來,後來還是譚先生發現可以擰下來。

不過令譚先生吃驚的是,這瓷瓶裏放的是一些藥丸,但都是被蠟丸給封得死死的,一看就知道能放得比較長的時間。

看到這裏,譚先生吃驚之後,竟然笑了起來,想不到任賢弟的制藥本事,最後還是傳給了自己的女兒。

不過說起來任賢弟的制藥術還是不錯的,這些藥說不定會用上。事實上譚先生自己都不知道,這些藥的確是救了他們一家人。

但是這時候,他們都還不知道,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譚家幫了余穎,余穎送的東西,最終幫助了譚家。

等著譚先生走了之後沒有多久,劉家一家人也走了。

因為劉熙要去一家書院讀書,原主在的那一世,劉家有錢,所以劉太太和齊媽媽就留在小鎮,

可是沒有了原主這個冤大頭之後,劉家的銀子,一下子緊張起來,所以小鎮的房子自然不再租,還是省點銀子,省點劉熙學習的時間。

對於這一點,余穎是沒有管,她可是決定等著劉家落腳之後,就找人搞到劉家的資料。因為余穎還要知道齊媽媽和劉太太,她們活的怎麽樣?

現在的問題是,現在這所有的一切,都變了。

那些想要殺掉原主的人,會不會再一次來殺原主?

難說,不過為了引魚兒上鉤,余穎就沒有收回當初原主親爹送給劉熙的玉佩,那種極品羊脂玉的玉佩,一般是頂尖世家才能擁有的,就是千金也不見得能賣的著。

在經歷好幾個古代的封建社會之後,余穎是很了解玉,玉在古人的心目中代表著君子,所以這種頂尖的羊脂玉最受人追捧,是可遇而不可求。

原主的親爹,當初大概就是表示對未來女婿的重視,才特意把這塊玉佩給了劉熙。

其實這一刻的余穎也不知道自己所做的決定,會不會影響任務的完成?

這就麻煩了!余穎按按自己的太陽穴,深感原主的任務,沒有什麽線索。但是讓余穎像原主一樣,把任家的家產舉手奉上,想想就知道不可能。

事情變得有些琢磨不定啊!余穎感嘆著。

最起碼原主就一點也不知道那只九尾鳳釵,想到這裏,余穎取出那只鳳釵,看著這支依舊精美只是微微有些黯淡的金釵,是許多年沒有好好打理過的原因。

余穎的眼睛看著鳳釵,想起來這種規格的鳳釵,一般人都不能用,那麽鳳釵的主人只怕是走了。

為什麽會把這支鳳釵給任家的人?絕對是有原因的。

想到這裏,余穎沒有閑著,開始試試能把鳳釵拆開。

因為余穎覺得這支鳳釵說不定會藏點東西,畢竟像這種金飾,如果是實心的話,絕對很沉,而戴在頭上的話,就會不舒服,所以這件金飾並不太沉,那麽就意味著中空。

就這樣,余穎就打開了那支鳳釵,取出一張薄薄的輕絹,以余穎當過將軍和皇帝的閱歷。自然看的出來,那是一張地圖。

哈哈!果然如此,前一世的這些東西只怕是落在劉家,也不知道是給劉家帶來災禍?還是別的東西。

其實以余穎的觀點,劉太太以為自己特精明,其實別人也不是傻瓜。

而且劉太太就不是那種真的能幹的人,不然也不會被趕出宗族裏之後,就只得帶著兒子和奶娘流落在外。

所以余穎根本就不打算親自動手教訓劉太太和齊媽媽,要知道原主親爹,把劉家的的花費都給包了之後,等於是剝奪了劉家人自力更生的機會。

其實這多年劉太太、齊媽媽,她們兩個人就沒有改變自己的思想,一直等著天下掉銀子,可以說原主的親爹無意識地坑了劉家一把,當然任爹什麽都不知道。

這些年劉家人就沒有養成好的習慣,當然劉熙更多是讀書,也沒有什麽謀生技能。所以即使余穎沒有親眼目睹,也知道劉家人會過一段雞飛狗跳的日子。

哈哈!原主的仇,余穎會一點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