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計劃(第2/3頁)

等到趙芳哭了一會,余穎才輕輕拉開趙芳,遞上手絹,笑著說:“好了,咱們準備去做飯,芳芳,你也應該學學怎麽做飯。”

“嗯,知道了。”趙芳說話的時候伸出手,余穎笑著拉住,然後兩個人一起去做飯。

事實上,趙家就沒有什麽好東西,葷菜基本就是沒有。

最後余穎給炒了兩個雞蛋,就是這個菜,平常原主都舍不得,不是拿去換點鹽、醬油什麽的,就是拿去給大孫子和孕婦劉燕吃。

余穎看到這裏,不知道說什麽好,不過以後就開始全民奔小康的時候,可以說不會掙錢是不行的。

說實在的,余穎在吃飯的時候,想著這一世該怎麽掙錢?

要知道這一世的原主,就是一個普通的農婦,所以做什麽娃娃的不可能,現在網購什麽的,還沒有出現,要十幾年的時間,也就是1998年出現。

難道余穎還能當十幾年的農婦?下地幹活?

事實上,種地種得好,的確是能保證一家人的溫飽。但是也就是別想吃點好的,穿點好的,用點好的。要是有事需要花錢的話,那麽就會發現錢不夠花。

反正有句話說的好:馬無夜草不肥,人無外財不富。

可以說,想靠種糧食發家致富是不太可能,要知道原主所在的村子裏,土地還是很緊張,不可能實行什麽現代化農業。

所以余穎打算了一下,一直種田是不行的,實在是不行的話,還是轉包給別人。

余穎想要做好這一次的任務,就要掙一筆錢。

要知道原主的身上,還有一筆債務,即使現在還了一部分,也是一筆不少的錢,而且趙芳還要念書,也是要錢,後來大學學費是直線上升。

總之就是一句話:錢!需要錢!

甚至就是余穎心裏很反感那三個兒子,也不得不給原主的孫子輩,送點錢。

因為華夏是注重人情往來的社會,該做的事情一定要去做,最好留下憑證,不然吃瓜群眾們就很會被人收買。

說不定會有一大群人,會站在那幾個兒子身邊,說什麽母子之間沒有隔夜仇,就是有點隔膜,畢竟是母子啊!作為一個母親,就是應該原諒兒子。

然後就是各種勸說,只是想想那場景,就把余穎惡心壞了。

要知道,這世上總有一些自認為自己是站在道德制高點的人,喜歡以一種指點江山的方式,一直在怒刷存在值。

呵呵!

那麽去做什麽?小吃?

余穎想了一下,事實上做飲食行業,從業人員都是要有健康證的,所以余穎想了一下。就算是現在不要,但是將來一定會要。

算了,食物什麽的最容易被人栽贓,余穎最終放棄了最終選擇這種掙錢的方式。

想想原主的特長,原主是會用縫紉機,也就是說會做衣服。

這個不錯,這時候還是先整點錢,把外債還了。

當然余穎是沒有打算一直幹什麽裁縫,還完債之後,再幹一頓時間,就是為了攢一些錢做本錢,做些生意,最後轉向金融,準備炒股。

之所以余穎打算掙一大筆錢,是因為余穎從原主的遭遇裏,想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養老問題。

事實上養老問題是個大問題,比如原主是一個農村的老太太,按說是有兒有女,絕對是養老不愁,但是事實上並不是如此。

當然原主落到這個地步,是有諸多原因的。

最重要的原因,是原主就沒有多少錢,她能掙錢的時候,主要任務是還債,後來有點錢,要養女兒的同時,孫子、孫女又被輪流扔到原主那裏。

原主作為長輩,就把錢花在孩子們的身上,一來二去,沒有攢住錢。

嘖嘖!余穎回想了一下,感覺原主有些傻。

誠然原主是個好媽媽,這一點余穎不否認,可以說為了兒女付出了所有。

但是,這一種太過付出的方式,讓對方不會感恩,只會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即使是母子之間,這種傾盡所有的付出,讓原主的兒子們一直是理所當然接受母親付出。

就如同空氣是最廉價的,不要錢,只有當人們無法呼吸到空氣,才會感覺到空氣是多麽的珍貴。

而原主的母愛,因為無處不在,所以變得無所謂。

事實上,原主應該不知道這三個兒子就是不可依靠。

而這一點,余穎在接觸了這三位之後,很快就感覺出來。

而且那三個兒媳更不是省油的燈,他們成了一家人之後,只會和原主的感情一點點淡漠下去。

所以原主在瞎了之後,喪失了勞動能力,再沒有了錢,才會成為一個三個兒子眼裏的大包袱,人人厭惡。

這種情緒又傳給了孫子輩,縱然是原主勞心勞力一個個把孫子輩養到上小學,甚至上學之後,他們那些孩子也多是原主這個做奶奶的,做飯給他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