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嚇壞(第2/3頁)

事實上,原主後來是一直很認同一句話: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

其實,不單單是這個原因。

探查過原主的記憶裏,余穎就沒有發現原主夫妻怎麽和兒子互動。

至於便宜兒子們,一個個上學的時候,正處於那種學習無用論風行的時候,自然也沒有接受什麽好的思想熏陶。

原主夫妻也沒有什麽文化。

其實有一段時間,他們夫妻感覺只要孩子們能活下去就好。

想到這裏,余穎終於有些明白,這三個兒子是怎麽歪的。

偏偏原主夫妻兩個人,毫無察覺。

原來是這樣,但是余穎也知道一件事,一旦三觀建立起來,想要重組很難很難。

另外余穎知道自己雖然有掛,但是她還沒有超脫普通人類這個範疇,絕對做不到揮揮手,就給那六個人重組三觀。

算了,前一世他們幾個混蛋,也沒有做什麽大奸大惡之事,那麽讓他們這樣下去,社會這個大熔爐會讓他們吃吃苦頭的,余穎是懶得理他們。

正因為如此,余穎才會比較心平氣和地說這些人說話,畢竟這些人的不孝行為,實在是讓余穎不喜歡他們。

其實這時候,能說原主夫妻兩個人做的父母,不稱職嗎?

按說,的確是有些失職的。

他們作為父母親,和兒子們沒有太多的交流,只注意到了他們的吃喝穿,但是卻忽視他們的三觀塑造,可以說,這三個兒子都屬於和父母親比較疏離的感覺。

不過余穎一想到原主過的日子,也無法指責他們夫妻的過失。

要知道他們夫妻兩個人,從早到晚的奔波,就是為了糊口,一家六口人,其中四個是男人,吃的常常不夠,糊口花費了他們太多的精力。

好不容易把男孩子拉扯著長大,兒子又要娶妻生子。

然後是房子、彩禮。

可以說,每一次兒子結婚,就是扒了他們夫妻一層皮。

甚至不得不去借外債,原主的丈夫主要精力,就不在種地,而是跟著包工頭去建高樓大廈。原主則把家裏的活頂起來,也是累的沒有什麽心力和孩子們交流。

另外余穎在原主的記憶中,查出來,原主的丈夫在兒子們不聽話的時候,采用的方式比較暴力,就是不聽話,就拿皮帶抽。

嘖嘖,余穎心說:這位爸爸應該是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以為這樣子就可以保證兒子不走歪路。

其實這要是古代的話,說不定能成。

在三綱五常占據重要位置的古代封建社會,不孝屬於重罪,甚至是要砍頭的。

這一點,讓一般人不敢在眾人面前做什麽不孝之事,就是兒孫們不孝,也要掖著藏著幹。

可到了現在社會,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三綱五常已經被推翻,父子之間的關系,已經不再是貓和老鼠的關系,而是更多了點平等。

但是虎爸還是不少的,畢竟九州歷史上,被棒打出來成才的人,也不是沒有。

事實上,三個兒子並沒有被打的成為一個個孝子,甚至余穎能察覺他們和父母親之間的隔閡。

哎!教育是個大問題。

當然不可否認,這三個孩子骨子裏還是冷漠自私的。

所以余穎是不打算給原主這幾個兒子什麽錢財,他們還是老老實實做個普通人,也許還不錯,最起碼不會膨脹得不知道自己是什麽?

事實上有底蘊的家庭裏,培養出來的孩子,往往知道自己需要什麽,也知道自己能做什麽,而不是自我感覺:他們已經上天。

而原主三個兒子,從他們在原主丈夫死後的舉動看,一群自私自利者,全都廢了。

已經長成歪脖樹,掰都掰不回來,除非把他們統統砍了重長。

當然余穎可不打算費時費力和他們計較,因為即使這個身體是母親,要是不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也會有麻煩的。

要知道這世上總有自喻是道德標兵的人,老鴰站在豬身上,光看別人黑,不見自己黑。

當然看在原主的份上,如果他們的後代能夠認真讀書,那麽余穎可以出手想助,但是再多的也沒有。

想到這裏,余穎伸了個懶腰。

計劃總是要變,余穎也不知道將來的走向是什麽。

說起來原主年輕時長得還不錯,但是這些年風吹雨打的,讓原主老的很快,尤其是原主丈夫的死,對她打擊很大,頭發已經白了不少。

伸這個懶腰的時候,余穎感覺到了全身的骨頭在咯嘣咯嘣直響,操勞過多,但是肢體還是很有力。

此刻余穎的養氣決才修煉沒有多久,而且這具身體修煉時間太晚,絕對不能大成。

不過原主的身體素質很好,不然也不會活到七十多歲時,才喪失了勞動能力,但自理能力還是有的。

盤算了一番的余穎嘆了一口氣,在這個世界,還是當個普通大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