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會瘋銀行(第2/3頁)

可以說,這件事讓原本在村裏比較透明的婆婆,一下變得在村民心裏有了印象。

其實也不是說委托人在村裏人心裏是透明人,而是她的丈夫太過能幹,所以她的頭上總是帶著某某的老婆、某某某的媽媽的頭銜。

而今的余穎明顯不是這樣,她風風火火地坐著小生意,而且效果是不錯的,已經開始初見成效。雖然還的不多,但還是開始還錢。

所以這時候,和婆婆鬧翻,倒黴是他們這些做兒女的。

“我怎麽說得不對?燕子,你現在馬上要生了,她這個當婆婆的,卻什麽也沒有表現,這也太差勁了點,一點也不看重你肚子裏的孩子。”劉母念叨著。

其實這段時間,劉母也聽說這位親家天天忙著還債的事,其實趙家的債務裏,也有她們一家的貢獻。

但是劉母一點也不覺得自己做錯了,因為不要彩禮,就把女兒嫁過來,讓劉母感覺自家女兒太過輕賤,竟然一毛錢不要,太不值錢,這樣子的媳婦,婆家就不會怎麽看重。

要是余穎知道這種說法,就會感到好笑。

好吧,古代的時候,娶妻的時候,男方是應該給女方聘禮的。

可現在是現代社會吧!

而且余穎不覺得,女方不要彩禮,就是不值錢,而應該是被認為體諒男方家裏的困難。

另外古代姑娘出嫁的時候,可都是帶著大筆嫁妝,有的新娘出嫁的時候,娘家甚至連棺材都準備好了。

誠然劉燕是帶了些嫁妝來,但是這價值遠遠少於彩禮。

余穎算了一下,怎麽算都是生男孩的人家吃虧,做父母的不僅僅要養大他們,供他們讀書,找工作的時候要出力,還要給他們攢娶媳婦的錢。

因為一般結婚的時候,男方要有結婚的房子,甚至在後來還要有車。

後來有人戲言,生兒子是建設銀行,為了兒子,父母親要努力工作掙錢。

生女兒倒是占便宜,是招商銀行,將來可以靠女婿養。

至於原主這種生了三個兒子的,是匯(會)豐(瘋)銀行。

其實余穎想到這個戲言,就想笑,要知道這種戲言還是有點道理的,最起碼原主被逼得不行。

哎!養兒子辛苦啊!

再說余穎到了廚房,卻發現這裏面的吃食很少,難道建南一家子都不打算過年?這不可能!為了孩子,他們也應該準備不少吃食才對。

於是余穎找了找,發現擺在廚房裏的箱子,那裏有不少東西,就是不知道這些東西,是不是劉燕的媽媽特意帶來給女兒吃的?

要真的是這樣的話,劉家人倒是對女兒不錯。

但是趙建南是怎麽一回事?

過年的時候,也不多準備好東西,要知道很長一段時間,可是沒有人出來做生意。

對於這一點,余穎是不打算現在問劉燕。

因為余穎知道,現在那個所謂的親家,應該是在說余穎的壞話。

對於這一點,余穎不用聽也知道,那絕對不是什麽好話,應該是挑撥婆媳關系。而且那個女人恨不得指著鼻子說,她家女兒怎麽怎麽辛苦,為了趙家傳宗接代。

其實余穎對劉母說的什麽傳宗接代是嗤之以鼻,為趙家傳宗接代?

先不說原主,又不姓趙,再說了,作為孩子的第一責任人是他們的父母。

既然是作為父母他們,選擇生下孩子,那麽他們兩個人就要對出生的孩子負責。

等他們都不在這個世上,撫養權才落到上一輩的身上。

其實作為孩子,他們心目中最親近的人就是父母。

作為父母,短時間離開孩子可以,但是最終孩子還是需要在爸爸媽媽身邊長起來。

這是一種為了種族繁衍,從而進化產生的一種天性,孩子一般心目中最惦念是父母,即使爺爺奶奶輩對他們再好,孩子心裏依舊會有遺憾。

當然余穎也知道,自己和劉母這種人根本就無話可說,就是有科學根據,劉母也不會聽得進去,所以幹脆不講,免得浪費口水。

看看也沒有什麽主食,余穎琢磨了一下,準備下鍋面條,因為趙建南只怕也沒有吃飯,所以要多下了一些,甚至連接生的人也沒準沒吃。

幸虧這一次來的時候,余穎還帶著一碗做好的紅燒肉和一盤魚,還有幾十個雞蛋,還有幾包掛面。

這時候趙芳也跟著出來了,開始燒火,就在母女兩個人忙乎的時候,大門一開,應該是趙建南回來,還帶著接生婆王嬸。

於是余穎揚聲道:“建南,你過來一下。”

趙建南原本打算直奔進去,看看媳婦,現在聽到余穎的聲音,卻不自覺地聽從,對王嬸道:“王嬸,燕子就交給你了。”

“行啊!我正好進去看看。”王嬸倒是沒有在意說道。

於是趙建南拐了一下彎,進了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