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原主的記憶(第2/3頁)

偏偏,太子妃就不敢把這種事傾述給別人,太危險。

原主活得憋屈。

明明她是為了預防別人的暗害,所以才緊緊抓住東宮的宮務處置權,卻被太子扣上一個愛權的大帽子。

原主恨不得罵娘。

直至太子死了,聽說夫君死了,憋著一股氣的太子妃,那一股氣自然不用憋。

但中了別人暗算的原主,最終被壓垮了。

余穎很心疼原主的遭遇,就算是再堅強、再能幹的人,也會有受傷的時候,需要一個人可以靠一下。

太子那種認為堅強的人,就不需要呵護的論調簡直就是胡說。

自然對太子的死,也沒有什麽感覺。

雖然在古代社會,太子納妾的行為是無法指責什麽的,但他對於太子妃也太過冷酷。

甚至余穎心裏有種死得好的感覺。

誰知道這位太子沒有死,還活著,會不會在當上皇帝後寵妾滅妻吧?

反正以太子的尿性,說不定在心裏對雙胞胎,比太孫都看重。

這就是個大問題,所以余穎才有種這家夥還是早死的好。

當然在大面上,余穎還是很注意維護太子的名聲。

因為死都死了,還不如讓太孫借著東風,多刷刷皇帝的好感。

說句不客氣的話,原本太孫在皇帝心裏,是因為太子的關系。

但等到後來,原本就是隔輩親,自然太孫的地位也就是在皇帝心裏占了很重的地位。

甚至到了後來,不僅僅是因為對於太子的愧疚,才對太孫好。

更多是,太孫真的走進皇帝的心裏。

余穎到了這時候,才放心了,東宮終於渡過了最危險的時候。

不過,隨著皇帝的出行,余穎感覺到了危機,只怕那個幕後黑手又會開始行動。

事實上,在余穎終於搞定東宮所有人接種牛痘的時候,已經有人開始算計。

畢竟在她看來,這討厭的東宮一家人,怎麽還活著?

而且那一次算計沒有成功,時間已經過去了好幾年,只怕東宮的人應該懈怠了。

另外就是,她的勢力已經開始建立起來。

這一次皇帝封禪,就是大好的機會。

那麽,怎麽除掉東宮那裏的人?

刺殺?

不太可能!

東宮現在查得很嚴,而且這段時間裏,不可能出現太孫出行這件事。

下毒?

自從太子妃出過事後,對於入口這件事,宮裏查得很嚴。

想來想去,想到了天花。

而且已經找到機會查過,太子妃也沒有中過天花,那麽發病,就有可能一箭雙雕,太子妃、太孫都死在天花裏。

如果是這樣,就好了。

這一次的天花,不單單是皇宮要亂起來,就是京城也會大亂,對她來說太有利。

對!

這方法好。

說實話,在見過太子妃之後,就會明白皇帝為什麽選中這位做太子妃?

這位太子妃,樣子雖然不是那種傾國傾城,但也是相當不錯,一看就是端莊滿身的貴氣。

只是不知道為什麽,後來在看到太子妃的時候,她心裏有種不安的感覺。

甚至在遇到她的時候,太子妃的那一雙眼睛露出的神光,竟然讓她有些無法直視。

原本以為太子死了,機會來了。

卻沒有想到的是,太孫的腳步走得很穩,一點點走進皇帝心裏。

可惡,一定是太子妃的教育,讓那個討厭的太孫更加得皇帝的歡心。

她無視了太孫的付出。

甚至固執地認為,主要是太孫會拍皇帝的馬屁。

但不管怎麽樣,和太孫一比,那些原本看上去還不錯的孩子,就落了下風。

這怎麽不令她恨得是牙根癢癢的?

明明自己的孩子很聰明,卻就是不得皇帝的歡心。

甚至她認為,就是因為有了太孫,皇帝根本就沒有時間和其他孩子有相處的時間,自然也就沒有多少感情。

可惡。

怎麽會這樣?

明明她的孩子,才是最合適的繼承人。

偏偏,皇帝為了那個小崽子,就是視而不見。

令她扼腕的是,那一次完美的計劃竟然沒有除了太子妃。

因為那一次算計太子妃的事情鬧得太大,她這個始作俑者不得不藏起來,這些年她一直不敢冒頭。

要知道皇帝那一次大怒,令她見識到了古代社會皇權的至尊無上,以及冷酷無情。

在皇帝眼裏,就是不把一般人放在心裏。

對於那種想要搞事的人,皇帝只有三個字:殺殺殺。

那段時間,皇宮裏簡直就是血流成河,可把宮妃們嚇壞。

當然也包括她在內,堅決不敢動。

後來又因為別的事情,殺掉太子妃、太孫的事情就拖了下來。

於是等著等著,終於等到這一次皇帝出外,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因為這一次皇帝出巡,可是帶了不少人手,宮中的探查自然是要松弛下來,畢竟宮裏最大的boss不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