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逃過一劫(第2/3頁)

皇帝一看,這不對勁。

他的兒子裏只要是長大的,一個都沒有跑掉。

那麽齊王的嫌疑大減。

讓他回去自省一個月,不準出府門。

ENNNNN

牛掰!

余穎作為吃瓜看客,是有上帝視角,看得很清楚。

在這個過程中,她可是一直盯著的,那些人都是成芳的人。

而成芳則是和齊王勾搭上的。

所以齊王跑不掉。

兩個都是垃圾。

另外,就是那個成芳令人刮目相看。

原本成芳出來時是有些魯莽,余穎也不怎麽太過在意。

琢磨著是不是初來乍到,自我感覺太好,所以有種高高在上的感覺。

等到吃點苦頭後,就不會瞧不起土著。

土著中聰明人不少。

跟著發現她為了取得勝利,什麽手段都用,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此刻最令人奇怪的,為什麽那些人都改口了?

然後給那些王爺潑臟水。

給齊王解決了難題。

這一點,成芳是怎麽做到的?

難道這位具有邪教教主的潛質?具有洗腦大法?

這不怎麽可能。

如果時間長,是可能洗腦成功的。

君不見有傳銷組織成員,被解救出來後,還惦記著傳銷。

但她用了那個人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如此聽話,簡直就不怎麽對勁。

這個成芳身上,一定還有著別的秘密。

余穎是有些興趣看看。

這一次事件後,皇帝發現兒子們之間,各自有了小團體。

齊王被自己兄弟全員排斥。

買賣孩童的事情,他們都認為和齊王有關系。

偏偏結果卻是,雷聲大雨點小。

齊王僅僅被禁足一個月。

反而他們這些無辜者都咬了一遍,被潑了不少臟水。

這其中鄭王是最惱火的。

自己兒子被賣,竟然被指為罪魁禍首。

大部分人是不相信的,鄭王怎麽可能是如此喪心病狂?

鄭王在丟失兒子後,差點急瘋。

絕對不可能。

後來鄭王特意去皇帝那裏去討旨。

他要求去善後。

這次查出來被買賣的孩童裏,還有強搶的。

因為孩子長得十分漂亮,有人就入戶搶劫,把孩子搶走。

最喪心病狂的是,當著孩子面把人家父母打死,把孩子搶走。

可以說,整個社會風氣變得更差。

聽到這個消息,讓皇帝也感覺到可怕。

怎麽辦?

這是在挑戰社會規則。

皇帝問了一下鄭王打算怎麽善後。

尤其是怎麽刹住壞風氣。

有些人家固然不願意賣孩子。

但也有人家恨不得把家裏漂亮的女孩都賣掉,因為給的錢多。

賣了家裏的漂亮女孩,就可以發家致富。

家裏的人,一個個就會過上好日子。

至於那些被賣掉的孩子一個個是去哪裏?

那些人根本就不在意。

據鄭王所知,這種賣孩子的人裏,不乏所謂讀書人。

原本他們就是一心只讀聖賢書,不事生產,自然是錢財十分緊張。

讀書是極為費錢的。

書本、筆墨紙硯、考費等等都要錢。

那麽漂亮的兒女,可以換一大筆錢,很合適。

這麽做的人還真的不少。

鄭王知道後,覺得這種讀書人就是真的考上進士,也不行。

連兒女都不在意的人,還在意什麽?

鄭王覺得這是一個突破口。

在他們眼裏,一個進士都不算是什麽。

更何況是舉人、秀才。

都是螻蟻。

但普通老百姓裏,秀才已經是很不錯的。

可以說,很多人終其一生就是想要成為一個秀才。

那麽,有必要考慮一下品德問題。

鄭王就給皇帝說,建議這一次官府的人,加大了對買賣人口的管理。

另外,他還建議出了一條新規定:那種家裏賣了兒女的人家,三代不允許參加科考之類的考試。

這就是卡住那些想要參加科舉的人。

有人不服氣。

結果被勸說:父母愛子女那是天生的,如果連兒女都不愛,怎麽讓那些人當官後,愛民如子?

難道他不會為了錢財,把治下的子民也有機會給賣了?

這是很有可能的。

因為有前科。

這種人絕對不可以當官。

還別說,這一個措施出來後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讓那些為了錢,就把女兒賣到青樓裏的歪風一下子止住。

雖然還是有買賣人口的。

但那種家裏還過得下去,只是為了錢,把孩子推進火坑裏的行為大為減少。

在新規定後,那些賣女求富的,大多是被人嘲笑。

那些還有些良心的,就要求贖回女兒的。

也有人帶著錢離開這裏,重新開始。

而剩下的人,大都是沒有地方可去,他們太小。

皇帝一時間不知道怎麽做。

還是鄭王妃出面,建立一所專門收養這些孩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