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唐王世子(第2/3頁)

不管怎麽樣,救人救出毛病來,很少見,要是這樣,以後還有人敢救人嗎?

明明是救命之恩,竟然非讓救人的人成為被救人的奴婢,這確定是報所謂的救命之恩?

要是開了這種先河,只會讓做善事的就此止步,絕對不行。

第二天正好是大朝,就有禦史彈劾魏國公治家不嚴。

魏公國的管事,妄圖逼良為賤。

魏國公被叫去,狠狠被皇帝斥責一番。

皇帝可是知道當事人一方,是先帝冊封縣主的子女。

事實上,皇帝更加看重的是這位後來多了封號‘慧’縣主的能力。

在十多年裏,她雖然一直生活在偏僻的地方,卻一直是教化鄉民,成績斐然。

此外,她還多年研究糧食的增產問題,甚至很有成果,讓皇帝是又驚又喜。

慧縣主簡直比一個能幹的官員還要厲害,把魏國公一家給比下去。

誠然,魏國公是一品的國公,看上去爵位很高。

但那又不是他的真本事。

那是他家好幾代的男人用命打下來的。

現在的魏國公,看上去還是一流勛貴人家。

說到底,魏國公府的軍權已經全部上交,只有一個爵位。

根本就沒有實權,也沒有能力。

一般都不用上朝。

只有個國公的名頭罷了。

和真正有用的慧縣主,差的太遠。

這一點,余穎是這樣猜測的。

遠在小城的她,早已經因為阿一,知道事情的整個過程。

她給阿一說,讓它注意一下那個狗腿子。

余穎看出來,那個家夥只怕是覺得魏國公府就是高大上。

除了皇族,國公府最厲害。

其實國公府根本是已經離開政治中心。

可怕的是他們公府的人並不知道,還以為自己是很厲害。

有一個詞可以形容:夜郎自大。

對於京城裏的消息,余穎可是一直有來源。

正所謂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先帝重用的官員,大都已經退下。

一方面是他們年紀大。

一方面是新帝要自己的心腹。

這種形式下,那些在先帝時,就不怎麽得到重用的勛貴。

只怕是會遭到厭棄。

尤其是那種沒有腦子,自認為老子天下第一的人家。

絕對是遇到很多問題。

比如說這個魏國公府的人。

現任的魏國公的前輩和同輩都死在戰場上。

他就是最小的一個,其母堅決不讓這個兒子再上戰場。

寧可他變成一個紈絝,也不要兒子早死。

家裏的男性長輩都戰死,就這樣公府就漸漸成了花架子。

後來的男丁裏,既沒有先人英勇不屈的精神,連老祖宗的槍法都沒有練習。

根本不會走武將的這條路。

又沒有什麽讀書的天賦,連個秀才都沒有考上。

靠的就是祖先留下的榮光。

那些子弟一個個都是嬌生慣養的。

其實都被那個老夫人給養廢了。

余穎得出這個結論。

尤其是那個小爺,有種莫名的熟悉感。

小小年紀,就特別喜歡和漂亮女孩一起廝混。

嗯,倒是有幾分賈寶玉的感覺,但更加霸道幾分,已經進入熊孩子的地步。

還必須讓女子給他塗藥?

誰給他這個資格?

要是在現代社會倒還好說。

當然就是在現代社會,要是遇到小爺這種人,還是不要搭理這種人。

給他幫助,還要分什麽男女,有病!

在古代就根本不能和他連在一處。

說古人淳樸,也淳樸。

但說愚昧,也是相當愚昧的。

尤其是一旦遇到男女問題,不管是誰的錯,先壞的是女人的名聲。

就算是海寧在整個過程中,沒有和那個小爺又什麽交集,傳出去也不好聽。

傳出去的絕對是艷名,小小孩子都看中的,一定是個美人,一個女孩子根本就不需要這種名聲。

余穎在整個事件發生後,知道即使海瀾不是縣主之子,也不會應允那個小爺的要求。

魏國公府屬於勛貴。

說到底,勛貴和文官是兩個團體。

勛貴和文官是很有區別的,也沒有什麽太多的交情。

就算是海瀾因為得罪了魏國公府,也不會有什麽大事。

說不定會被文官認為是有風骨之人,倒是有利於海瀾在官場上的發展。

因此余穎就讓阿一一直沒有出面,也沒有動手,就看著事態怎麽發展,謀定而後動。

等到長安出現後,余穎就知道大勢已定。

海瀾、海寧一定會沒有事。

那個不著調的魏國公府,這一次只怕是要有事。

輕則被彈劾一番,重則有可能爵位被降。

事實上,皇帝作為一個登基有段時間的新帝,自然是想著清除掉一部分庸員。

想來想去,就想著削掉一部分沒有啥作為的勛貴。

這一次魏國公府自己撞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