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談禦史(第3/3頁)

有人說娘親不好。

就是壞人。

“嗯嗯,海寧,到時候我幫你,談禦史過於輕視女子,就是不對。”長安說。

在一旁的唐王夫妻相互對視一眼,美滋滋地看著。

好啊,終於沒有讓他們看中的兒媳跑掉。

他們夫妻對這一對幾乎是一起長大的年輕人,極為看好的。

曾經說過早點定下。

但余穎不願意,她反對這個意見。

說是男孩子應該多見識一下,說不定會有命定之人出現。

如果他長大後,還是想要娶海寧,那麽等長大再說,一切都不會遲。

而余穎之所以不願意,是因為有些男孩子和青梅定下後,後來又後悔了。

說什麽多年在一起,根本就是把所謂的兄妹之情,當成男女之情。

死活要和天命之人在一起,要和原未婚妻退婚。

退婚之後,對女方的影響太大。

余穎為了預防萬一,絕對不會讓兩個孩子早就訂婚。

而是等到他們自己覺得能訂下。

才從三媒六證一步步來。

而這段時間裏,海瀾在殿試過後,成為了榜眼。

還在京城成婚。

正所謂是: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

海瀾的妻子,並不是京城的貴女,而是他自己先生的女兒。

夫妻兩個人也是早就認識,相處起來很是和睦,在趕考之前訂下婚事。

在他高中進士後,他的先生就帶著女兒進京城送嫁。

結婚時,男方的長輩是讓唐王夫妻當的。

余穎沒有過來。

親家倒是沒有埋怨,因為他們也知道海家的根底。

琢磨著余穎大概是不想看到前夫鎮南侯,才不願意進京。

所以余穎即使沒有親自到場,他們也沒有在意。

反正大家早就認識。

訂婚時,是余穎親手給女方插上紅寶石金簪。

海瀾結婚時,鎮南侯也到了婚禮現場。

不過看了一眼後,並沒有靠前。

因為唐王以男方親長的身份坐鎮。

海瀾的婚禮,就這樣過去。

第二天唐王妃特意跑來,送上余穎讓她轉交的見面禮。

讓海瀾的嶽父母是十分高興的。

後來他們夫妻兩個人,幹脆就跟著海瀾夫妻兩個人一起住,還有一個小兒子。

等到過了一陣後,皇帝發下聖旨,說慧縣主有大功,晉升為郡主。

這下子可把鐵頭禦史氣壞。

怎麽能這樣?

在他看來,那個女人不受規矩,插手國事。

雖然說是縣主的手下,但一個縣主為什麽養這麽多的能打仗的做什麽?

這一點,他在金殿上被氣得給忘記了,現在越是想越是不對勁。

而且對她非但不罰,反而表彰。

簡直就是把他的老臉,扒下來讓人踩。

一氣之下就氣病了。

養了好一段時間才好。

他的老娘、妻子後來知道他生病的原因,只能是勸勸他。

婆媳兩人生怕他再也爬不起來,就燒香許願。

後來談禦史病好,婆媳兩個人就去寺院那裏還願。

正巧的是,海寧也和唐王妃一起來上香。

唐王妃不是虔誠的佛教徒,她更多是想要出來看看風景。

但既然是以上香的名義出來,自然也是要上香的。

好死不死的是,正巧兩方人們在寺院裏遇到。

而唐王妃的到來,頗為引人注意。

自然被婆媳兩個人看見。

她們知道唐王妃到來後,而且還知道鐵頭禦史之所以被氣得不行,主要就是唐王殿下不放過。

每一句話都是咄咄逼人,讓談禦史有些下不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