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第二十七個任務完(第2/3頁)

她在海邊,在軍中都算是頗有些名氣。

說起來,海氏的功勞真的不少。

所要的賞賜也是另有作用。

並沒有留給她的孩子。

皇帝轉念一想,有些明白她的想法。

海瀾作為官員,盡心盡力做事自然會晉升。

如果他本身就不怎麽適合當官,還是在比較位置低的地方,比較安全。

至於女兒要嫁進皇家,根本就不用擔心地位問題。

還不如用皇家的賞賜,給予更需要的人。

也算是替海家積福,提升一下名聲。

海家的名聲現在真的很好。

這一點皇帝是承認的。

皇帝不好動海瀾。

好在是海家人少,皇帝不會害怕。

海家還一直繳納全部土地稅款,怎麽看也是大大的良民。

皇帝覺得總有一天,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會和海家一樣交稅。

因為他可是打聽過了,在百味書院裏,就曾經提到國稅款問題。

也許會有一天,百姓們也會和海家一樣的想法,依法納稅,這需要教育。

這些年來,唐王的莊子裏也開始繳納稅金,他們早就經過了洗禮,怎麽掙錢。

他們也發現,雖然國人都喜歡當地主,但不得不承認土地的出息並不高,最大的敗筆就是比較靠天吃飯。

一旦天不下雨,必然是旱得不行,那麽田裏的莊稼是絕收。

雨下多了也不成,那是澇了,也是絕產。

要是沒有科學種田,產量什麽上不去。

可以說種田不會發大財。

認認真真種田,也能走上小康就算是不錯。

跟著余穎種田的其他人,之所以能掙到比較多的錢。

很大的原因是,他們種的不是糧食,而是良種。

良種的收購價要和糧食比,高上不少。

這些年縣城附近的百姓們,算是種田人最幸福的生活。

但這種情況是不能復制的。

畢竟大多數人種的是糧食,而不是良種。

此刻,余穎編纂的農書也已經到了出書時候。

在這個時代,已經出現了白話文。

也就是采用的是最直白的語言

余穎寫的農書采用白話文。

在別人看來,並沒有什麽文采。

但在余穎看來,有文采的文筆並不適合於農書。

農書使用人多是普通農民,怎麽看得懂文言文,還是白話文合適。

農書定稿後,余穎命人專門印好,放在縣城裏的書店裏買,這是試水。

想不到的是,那些縣城的人不少都是買了好幾本農書,書店裏直接賣光那些書。

他們一個個之所以會去買,很大方面是因為感謝慧郡主的大恩大德,才讓他們躲過了那一劫。

買了這個是代表著捧場,也有人是專門替別人買的,因為別的地方也有人想要看看農書。

為此有人就說:“為什麽感謝她?就是因為她讓縣城變得繁華,才會引來強盜。”

聽了這位的話後,不少人表情是有些古怪的。

都看向了他,這是什麽說法?

“呵!我這還是第一次聽到如此不著調的說法。”

“要是依著你的想法,你不應該留在這裏,而是該去別的地方謀生。”

“你這人是怎麽一回事?我不就是提提意見嗎?幹嘛陰陽怪氣的?”那人道。

“你這是提意見?明明是在扣帽子,說什麽郡主幫著發財致富,才讓縣城遭到了海盜的暗算嗎?”

“難道我們大家不應該發財致富?就應該是過什麽苦哈哈的日子才好?”

“難道有錢就應該被人搶?還沒有聽說這種說法,明明是海盜無恥。”

說到後來,其他人看那人的目光裏帶著幾分懷疑。

這個家夥不會是別國的奸?

就算不是別國的間諜,也不是什麽好人。

這種看不得別人過得好的人,真的是很討厭。

在眾多目光注視下,那人打算偃旗息鼓,就說道:“算了,不和你們說。”

說完他就推開眾人,有些匆匆忙忙得走開。

在他的身後,有好幾個呸了一聲。

他感覺很生氣,卻知道眾怒難犯,打算潛伏一段時間再說。

在心裏嘀嘀咕咕一番後,他在外面溜達了不少時間,全然沒有發現還有人跟著。

那人的出現,余穎並不怎麽在意。

在哪個地方,都會有那種喜歡為了杠而進行擡杠的。

這種人,往往是在雞蛋裏也能挑骨頭,為了顯示自己很厲害。

而那人沒有想到的是,等回去住宿時,房主卻說:“我不喜歡一個詆毀郡主的人住在自己的房子裏。”

“寧可房子放在那裏吃灰,也不會要你再住下去,你還是趕緊搬家為上,這是你多交的押金。”

“為什麽你能這樣做?”他說。

“我現在只有一個念頭,想揍你,趕緊走。”

說完房主揮舞了一下拳頭,接著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