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諫言(第2/3頁)

紅棗點頭,道:“奴婢想辦法與他聯系。”

“還有,讓他盯著太後那邊,我總覺得那老太婆古裏古怪的。”姚玉蘇眯眼,將茶杯四平八穩地放在桌面上。有時候不一定要找到線索或證據才能去懷疑一個人,對於女人來說,直覺有時候更為準確。

“是,奴婢明白了。”

……

因著文嬪的事,又有朝臣上書請皇帝下旨選秀,充盈後宮。皇帝年近三十無子,這簡直是言官最好的發力點。去年皇帝登基,百廢待興,眾人還無暇將目光盯著皇帝的後宮,如今一切走上正道,有條不紊,言官們當然有精力也有理由來建議皇帝廣納後妃了。

文嬪失了一個孩子,還未完全從傷痛中走出來,竟然有人借著這個名頭來將陛下推向其他女人的床榻,想想也替她感到憤懣。

“國事面前,後宮婦人的想法又算得了什麽。”姚玉蘇在年前拜訪祖父,姚國公如此說道。

姚玉蘇也是這般過來的,自然知道朝臣們對後宮嬪妃的看法,對此也並不感到意外。

“祖父,陛下都這般年歲了還沒有一兒半女,你不覺得有些蹊蹺嗎?”

姚國公略想了一番,道:“陛下潛伏蜀地多年,厲兵秣馬,劍指京城。可當初他沒起事的時候你可曾看出來他的野心了?”

講實話,姚玉蘇是看出來的。但此時祖父這般問她自然要換個方式回答,委婉的道:“他隱藏得很好。”

“沒錯。”姚國公挑眉看她,“那你可知,其中最讓先帝寬心的便是他無後一事。”

祖父一提,姚玉蘇才想起當初藺輝信誓旦旦地在她面前說“誰反齊王也不可能反”,莫非就是知道齊王無後所以才有這般底氣?

姚國公見她一臉的不可置信,笑著道:“你想說什麽?”

“若先帝因此而對齊王松懈,那真是太蠢了。”姚玉蘇長嘆道,“古往今來,有多少舍下兒子不管造反起事的人。齊王無子,恐怕也是因為擔心被送來京城當做質子罷。”

姚國公收斂了笑意,他倒是沒有從這個角度來思考過。

“不管怎麽說,陛下無子,終究是朝臣們的心頭刺,一日沒有皇子出生估計陛下一日都不得安寧。”

姚玉蘇的話正是應征了藺郇此時面對的局面。禦案上雪花一樣的奏折飛來,全是讓他下旨選秀的。

對此,藺郇遲遲沒有接招。

非但沒有接招,他還讓蘇志喜將奏折都提前篩選了一遍,來個眼不見為凈。不管臣子們如何苦口婆心耐心相勸,他都穩如泰山,實在要逼他表態的時候,他便以國事繁忙騰不出手來推脫。

即便如此,也有人會不識相地采取面諫的手段來施壓。

“陛下,國事固然要緊,但江山也要後繼有人呐。”文華殿某大學士苦心勸道。

藺郇:“愛卿如此關心朕的後宮,可是《國志》編纂完了?”

某大學士沒想到陛下還惦記著他的業務能力,一時無話可說。

“陛下,國無儲君則國不穩,陛下這般勵精圖治便是要為這後代子孫留下一片盛世江山,可如今陛下年近三十膝下空空,這大好河山如何傳承下去啊。”知諫遠某諫議大夫委婉地說道。

藺郇點了點頭:“愛卿所言有理,子孫不茂則江山不穩。那子孫不孝是否也會讓家族蒙羞呢?愛卿不如先回家管管令公子,聽說他昨日又麻煩巡城的將士將他送回家中了,年輕人火氣雖旺,但飲酒也要適量啊。”

某大夫老臉漲紅,無顏面聖,遂找了借口匆匆離去。

各色的“小鬼”能輕而易舉地被趕跑,但若是“閻王”來了可就沒有那麽容易打發了。

李睿,年七十三,新朝建立之始便被封為太師,官至正一品。李太師在朝上從來都是半夢半醒的狀態,非是不努力,而是老人家年歲到那裏了,實在沒有精力聽年輕人扯東扯西,總是昏昏欲睡的模樣,也不太愛發言。

近日也不知怎麽回事,一貫閉著耳朵睡覺的他也聽了幾耳朵,都是關於選秀的。他老人家也不知怎麽就引起這些人的注意了,一致推選他出來勸諫陛下。

“諸位怎麽不去?”老太師半眯著眼,老態龍鐘的模樣,眼瞅著黃土都要埋半截了,居然還讓他去“頂缸”?

“非是我等不去,實在是、是……”被皇帝以各種理由擋回來的眾人有苦難言,總不能說自家的爛攤子都沒收拾妥當沒有立場去勸諫皇帝吧。

老太師也不聽了,反正意思懂了就行。這不,今天就背著手佝著腰杆來找藺郇來了。

“太師快坐。”藺郇對李睿十分敬重,當初未離京之前就受他點撥獲益良多,至今仍然感懷。他雖是先帝時期的舊臣,但在藺郇這裏分量依舊不減。

蘇志喜迅速搬來椅子放好,老太師慢悠悠地坐下,努力睜開眼看向藺郇,不慌不忙地道:“我朝煥然一新,一切重回正道,都是陛下夙興夜寐、勵精圖治的結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