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革新(第2/6頁)

關於女帝到底是鹹寧帝的親生女兒,還是安泰長公主的千金,正反兩方都寫出了車載鬥量的論文,每一篇引經據典,滔滔不絕,來支撐自己的觀點。可惜爭到最後,都沒有一個定論。

但無人能否認,這段復興的歷史,女帝陛下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這位女帝本身的經歷便是一段傳奇,從權傾朝野的貴妃到一代英明果決的君王,為後世留下了無數神話般的事跡,史冊之上窮盡溢美之詞,連篇累牘贊頌她的功勛,還有傳說中那光耀當世的美貌。當世和後世的無數人憧憬折服,也不禁納悶,這位才學廣博的女帝究竟是如何造就的。

大概正如她的年號一般,真的是龍女降世,天授之才吧。

不過對於生活在天授朝的百姓來說,時代的洪流悄然無聲,身處其中只是感覺新奇而已。

從能帶人飛上天去的熱氣球,到能將人清晰照出來的水銀鏡,還有種種吃起來美味的新鮮果子。

天下人皆知,新登基的女帝才貌雙全,寬仁清明,就是愛好比較特殊,喜歡各種新鮮東西,無論是農作物還是各色器械,為此還在工部設立了工器司,一旦有所發明,就算是平民百姓或者下等賤民,都可得官封賞。一時間不少民間工匠將此舉當作晉升之道。

很有些老成持重的官員認為這種風氣不好,奇淫技巧不可沉迷太過,但歷次獲得封賞的工匠,除了軍械之外,大多是農耕器械和紡織機器上獲得的,讓他們想找茬兒都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借口。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其中也不乏投機取巧的人,比如將一匹馬染成金色,宣傳這是瑤池仙馬,或者將魚肚子裏塞進去刻字的玉石,聲稱是上天預兆,對這些魚目混珠的家夥,袁蘿下令一概嚴加懲治,幾次之後,想要利用這條道路走捷徑的人立刻少了。

除了這些,袁蘿還在民間推行了屯學的制度。

在這個時代,想要普及義務教育,是不可能的事情,財政會直接崩潰的,袁蘿就效仿了古代的屯兵制度,出台了屯學這個方案。

主要面對的是城中小商戶小農戶家的子女,原意送入學堂的,可以將子女送入教導。

學堂裏所教授的不僅僅是四書五經這些東西,還有更廣泛紛雜的算學格物,而且女子也能進學,學習紡紗刺繡織布等技術,如果說各州郡的書院相當於後世的大專大學,那麽袁蘿所推行的這個屯學,相當於古代版本的技校了。大多數人一年半載後學到了一技之長,就可以畢業謀生。少數優秀的人才,可以繼續向上考學。

屯學的學子在課程之余,也要耕種土地,經營產業,達到自給自足。在這個時代,如果無法做到收支平衡,任何良政都會變成禍害百姓的惡法。

屯學的收支平衡,一部分是靠著自己的田地和商品的產出,而另一部分,她準備用國債來解決。之前地方官府都有向富商借貸的習慣,但這種借貸很多都是有進無出,所以名為債務,實為捐助。袁蘿卻想要將這東西當做一個長期的行業來進行。所以一定要有借有還。這個“還”,可以將債務轉嫁給學堂裏的人,以助學貸款的模式,學成之後的人必須為捐助之人工作一定年限。甚至將來百姓漸漸接受了這個制度,發現從屯學中出來的子弟有一技之長,能賺錢更多,而爭相將子女送入的時候,還可以收取學費。

這個制度從後世來講並不算公平,但在這個時代已經是難得的仁政了,尤其為底層的百姓提供了一個上升途徑。

畢竟,科舉也只是寒門讀書人的晉身之道,跟普通的勞苦大眾還是有一定距離的。

這一天袁蘿處理完奏折。

程巍呈上一道錦麟司的秘奏。

翻開折子,看著熟悉的端麗筆跡,袁蘿笑了笑,定神細看。

這一年多來,蔡雲衡在北戎的地界上幹得不錯,兩個公然稱帝的北戎部族被滅掉,殺雞儆猴之下,幾個蠢蠢欲動的部族都消停下來。雖然暗地裏的小動作不會停,明面上還是上了降表。

至於如何徹底收服,還需要長期的經營。

而連延秋的這份奏折,就是長期經營的一部分。關於北戎和中原的通道問題。

在山道中開鑿太過麻煩,耗時良久,在深思熟慮之後,連延秋決心利用銀丹湖這個現成的地利,湖上建橋,溝通兩地。

將來如果有戰事,這座橋破壞起來也容易。去年就上過密折,袁蘿思量之下,同意了這個主意。如今橋梁已經建地差不多了。

奏折裏詳細說明了施工的進度,以及兩地邊境百姓的狀況。之後又交代了北戎境內的局勢,以及需要朝廷配合落實的幾項政策。袁蘿一一記下,準備交代朝臣辦理。

在奏折的末尾,連延秋又提到了另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