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第2/2頁)

*

盛夏沒想到小城會那麽偏,她跟小姨奶坐飛機到了省城,市裏沒有機場,只有坐火車過去,還是普通的列車,沒有高鐵。

到了市裏後還要乘車到縣裏,山路盤旋在山腰,路又彎又陡,不過沿途的景色美不勝收,是她沒見過的。

小姨奶問:“夏夏,累不累?”

盛夏回頭,“不累,挺好的。小姨奶,我們要幾個小時才能到縣裏?”

小姨奶朝外看了看,“還得兩個多小時。”

這麽遠?

盛夏接著問:“那從縣裏到村裏呢?”

小姨奶笑了,“還得一個半小時。”

盛夏難以想象,在六七年前,夏沐是怎麽走出這一片山區的?她每次到北京上學,該有多不容易。

難怪紀羨北會將夏沐捧在手心裏疼,她都覺得夏沐不容易。

小姨奶說起她們村:“現在從縣裏回去方便多了,以前路都是土路,坑坑窪窪的,顛得不行,現在都修好了。”

她問盛夏,“夏沐,你聽過沒?她主持節目,我們村裏最有出息的女孩。”

盛夏淺笑:“認識,還一塊玩過,很漂亮。”

小姨奶:“就是她對象,給我們那邊出錢修了路。”又說起村裏,還有人給建了學校,還有人在縣裏開發了旅遊。

一路上,小姨奶和盛夏聊著小村莊這幾年的變化,時間過得很過,不知不覺間,已經到了縣城的車站。

來接她們的是小姨奶的兒子,盛夏見過,喊他大伯。

大伯跟夏沐一個姓,也姓夏,他們那個村子有三分之一人家都姓夏,大伯是那個村的村書記。

大伯開了面包車過來,後面兩排座位上全是書包,作業本還有文具,整個車廂裏都彌漫著新書包的味道。

盛夏轉身看了看,“大伯,你怎麽買這麽多學習用品?”她記得大伯家的孫子還不到一周歲。

大伯:“這是在教育局領的,給村裏那些孩子用。”村裏的老師沒車,村幹部加上他也就兩個,還有一個既當會計又當電工,也不會開車。

這些學習用品都是一些大公司捐贈,每學期都有。車上新領的這些是下學期用的,馬上放寒假,都會提前發給孩子們。

後來大伯專注開車,盛夏就沒再多聊。

她拿出手機,終於有了信號,她給任彥東發過去:【三哥,我到了。】

任彥東現在還在飛機上,他那邊已經是清晨。

睡醒一覺後,他正在看那些孩子們給他寫的信。

有一封是二年級一個孩子給他寫的,字寫的很工整:

沈老師,我們都很想您,告訴您一個好消息,我們學校有圖書管了,有好多好多的書,都是我們沒看過的。

老師告訴我們,那些書是您買給我們的,我們可高興了,我們圖書管還有個宣傳欄,上邊有我們很多人跟您一起照的照片,真希望您能看到。

任彥東沒再接著往下看,他想了想宣傳欄,還有照片。

他對宣傳欄沒印象,大概是學校有了閱覽室後,在閱覽室那邊設的。

關於照片,他過去給他們上課時,跟不少孩子合照過,沒想到學校沖洗了出來。

村子裏沒什麽可玩的去處,盛夏過去後說不定無聊時就會去學校轉悠。

一個小時後飛機落地。

出了海關,任彥東把行李箱交給秘書,找出電話簿裏的號碼,那個小村裏的人,他只有村書記的號碼,現在只能找村書記幫忙。

小村那邊,此時太陽已經落下了山頭,天色漸漸暗下。

大伯怕盛夏著急,跟她說:“快到了,頂多再有十多分鐘。”

盛夏:“沒事兒,我也不累。”

小姨奶問盛夏,“夏夏,餓不餓?”

“不餓。”

小姨奶坐在後排座位上,盛夏轉頭,“我晚上幾乎不吃。”她笑笑,“減肥。”

正聊著,手機鈴聲響徹車廂,是大伯的手機。

天黑,也沒路燈,大伯要專注看路,他跟盛夏說:“夏夏,看看是誰打來的?”

盛夏拿過控制台的手機,來電顯示:沈老師。

“是你們那邊的老師,沈老師。”

大伯擰眉,他們村裏一共沒幾個老師,沒有姓沈的。

他忽然想起來,“哦,是北京那邊的,每年都來給我們村的孩子上課,人可好了,我們學校也是他捐錢建的。”

音樂還在響著。

大伯:“你幫我接聽,把喇叭打開來。”

盛夏頓了下,才反應過來,大伯口中的喇叭是指免提。

她劃開接聽鍵,順便打開免提,把手機靠近大伯那邊。

話筒裏傳來磁性低沉,又帶著急促的聲音,“夏書記您好,我是沈淩。”

盛夏一愣,這怎麽是三哥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