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埋怨(第2/3頁)

鄭氏卻道:“依我看啊,難。但你爹他就是不信邪,非得覺得自己的兒子個個像他,都會讀書,想讓小六考取功名,向世人證明他是對的。”

“娘,爹也是為了小六著想,想讓他有個功名在身,以後好有個著落。”

這麽多年了,鄭氏早就看開了。她生的前五個兒子,別說是考秀才了,就是考舉人都是輕輕松松的一次通過。但最小的這個兒子,天天辛苦的學習,可就是考不中。

既然一時也考不中,年紀這麽大了,還不如早早成親,生個兒子,以後再慢慢的考。

他們文國公府下一輩有五個考中進士的,根本就不用擔心門楣問題。只可惜她家那個老頭子是個軸的。

她也知道,老頭子是為了兒子好。他們文國公府祖宗有規定,不能接受蒙蔭,只能考子孫自己考中。如今小六還能說是文國公府的少爺,若是考不中,等以後他們兩口子百年之後,分了家,可不就變成了一個白身,什麽都沒有了麽。

想起來小六的親事她發愁,想起來小六考試的事情,她也愁的不行。

為自己兒子的終身大事發愁,為兒子的未來發愁。

她有時候跟文國公有著同樣的想法,他們家這個小兒子長得這般好看,怎麽就不是個姑娘呢。若是個姑娘,既不用讀書,也不用為了親事發愁。只需靠著親爹,靠著五個哥哥,嫁個極好的丈夫就好了。

哎,只可惜啊,不是女兒,是個兒子。還是個除了臉長得好看,其他地方一無是處的兒子。

“娘這一想起來小六的事情啊,就睡不著覺。”鄭氏無奈的說道。

顏氏又何嘗不知婆母心中的想法,為其倒了一杯熱茶,慢慢的說道:“娘,兒媳倒覺得小六的事情不用那麽愁。小六雖然書讀得不行,但手上功夫不弱。以後即便是考不中,也能去從武。”

鄭氏想也沒想的否定:“小六前幾年跟你爹提過,你爹沒同意。不僅如此,還打了他一頓。咱們寧國都十幾年沒打過仗了,自從那年寧王戰敗,除了邊境上的一些小摩擦,從未打過大仗。去從武的話,他也沒有立功的機會,只能當個小兵罷了。”

顏氏的父親行伍出生,如今正在邊疆任職,是三品的參將。她的想法跟文國公夫人不太像,就算沒有仗可打,但若真的是當兵的料子,一樣可以晉升。

之前小六去過她家玩兒。她可聽家中的父親和武師傅說了,小六是個習武的料子。不過,文國公府的情況太過特殊,她也不便多加勸說。總歸,小六文不成,武肯定行,前途差不了。

“總歸都是一條路,娘也不用太發愁小六的前途。”

鄭氏拍了拍顏氏的手,欣慰的道:“還好有你在娘身邊寬慰,娘這心裏舒坦多了。小六到底是從文還是從武,娘是沒意見的。關鍵就是看你爹。娘如今最發愁的是他的親事問題。”

話題總算又繞了回來,顏氏笑著道:“娘,若是小六的親事,您就更不用愁了。以咱們家小六的模樣,京城中不知道有多少貴女排著隊想要嫁給他呢。您忘了,爹每回一打小六,只要傳了出去,立馬有人給咱家小六送東西。”

提起來這事兒,鄭氏無奈的笑了笑:“可不是麽,每次被你爹知道了,又得氣上一回。”

顏氏提起來桌子上的茶壺,又給文國公夫人添了些熱茶。

喝了兩口熱茶之後,鄭氏改變了批評的對象,這次換成了韓六:“哎,說起來他這親事,也不能全怪你爹。你爹頭幾年之所以壓著,說等他考中再說親,還不是為了能給他說一門好親事,咱家底氣也足一些麽。這幾年就算是他沒考中,你爹也沒說絕對不能定親。這事兒要怪只能怪老六!”

文國公和鄭氏算是厚道人。然而,就算韓六是個白身,就算韓六一輩子考不中,就憑這他這個身份,也會有一大堆貴女上趕著嫁過來。何況,他的長相也是一個極大的殺手鐧。

說到這裏,鄭氏把茶杯重重的放在了桌子上:“老六這個不讓人省心的東西!娘每次帶著他去相親,他都得給我惹出了一些事不可。開始時,回回嫌人家醜。不管不顧的,人家姑娘還沒離開呢,就當著面嫌棄。我這老臉啊,掛都掛不住。”

顏氏也知道這些事情,因為這些事兒,給小六說親的人少了不少。不管,即便是如此,許多大家閨秀依然喜歡他,對他展開熱烈的追求。

“娘,這也是因為您把小六生的太好看了,他眼光高。”

鄭氏嘆了嘆氣。她這個兒子啊,後來被她說了之後,倒是不嫌棄人家醜了,開始嫌棄人家脾氣不好什麽的。她怎麽就生了這麽一個蠢兒子呢?

“這到年底了,各家也都開始走動了,到時候娘再去給他相看相看。這次說什麽也不能再由著他的性子了。”鄭氏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