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要種地(第2/6頁)

按照蕭氏的說法,她兒子比侄兒優秀,畢竟她侄兒沒什麽能力,現在的工作還是當初散盡家財換來的政治資本。當然,對有能力有野心的人來說,這是政治資本,對無能之人來說,這也就相當於一個護身符吧。

要不是這道護身符,早在幾年前,李家就該跟那些喪盡良心的大資本家一樣,被抄家,被鬥爭,最後送到最艱苦的地方進行勞動改造。

可無論如何,侄兒媳婦邵青的優秀卻是有目共睹的,張雪琴拍馬也趕不上,這讓好不容易靠兒子出頭的蕭氏如何咽得下這口氣呢!

躲在暗處看了邵青幾眼,木行軍將帽子拉低,匆匆離開。

金秋已過,寒冬將至,田地裏一片蕭條。

龍江省的冬天很少下雪,但田裏也不再適合種糧食,只有地裏種了許多耐寒植物,比如土豆、蘿蔔、豌豆、大蒜、油菜等。

這時候,地裏的紅薯已經收回家,留一部分當糧食吃,大部分都放進地窖裏儲藏起來。家裏沒地窖的,就在後面院子裏挖個大坑,直接把紅薯埋進去,也能起到儲藏作用。

顧家是有地窖的,這個地窖還是顧春來爺爺當年修起來的,裏面不僅存放著大堆大堆的紅薯,還有好幾十個臉盆大小的黃南瓜、木桶大的冬瓜。

除此之外,還腌了兩大缸白菜和蘿蔔幹,角落裏堆滿了從山裏撿來的堅果和柚子,這種柚子不像是顧春來從外地帶回來的又脆又甜,而是微微帶著苦澀。

像稻谷和麥子這樣金貴的糧食一般是不放在地窖裏的,都是鎖在沈樹枝房間的糧倉裏。說是糧倉,其實就類似於一個放大的木桶,家裏分到的糧食一般都是放在這裏,被沈樹枝鎖起來。

今年家裏的秋收兩個孩子也參與進來,看著家裏的糧食越來越多,一股滿足感油然而生。

作為農民的後代,顧瑾玉總算體會到收獲糧食時的那種快樂,盡管幹活的時候辛苦,但收獲時的喜悅卻是無與倫比的。

她以前無法理解隊裏那些上了年紀的老爺爺們對莊稼的熱衷,從犁地到播種,中間的澆水鋤草、施肥捉蟲,沒有一樣不辛苦,沒有一樣不費心。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農民對於莊稼的疼愛,絲毫不亞於自己的孩子。甚至有很多男同志,他們伺候莊稼比對自家孩子還要認真細心。

顧瑾玉以前懵懵懂懂,現在自己上手後,卻有些懂了。

田地是農民的根,莊稼就是農民的孩子啊!

“狼弟弟,我們也種塊地吧,種點你喜歡吃的菜,你想吃什麽?”顧瑾玉用手托著下巴,在心裏計劃著種地的事。

家裏肯定是沒有地方給他們種的,但顧瑾玉有山谷啊,她還有海島,完全可以開墾一塊地出來,專門種她和魏琳瑯想種的莊稼!

“我想吃豌豆苗和油菜,還有紅果。”魏琳瑯明白顧瑾玉的意思,他也極為贊同。就像他喜歡吃的油菜,一般是吃不到的,因為油菜是經濟作物,等來年收了油菜籽,是要拿去收購站換油票的。

還有豌豆苗,是指豌豆開花前的嫩芽,用來炒菜或者煮湯,都是絕佳美味。魏琳瑯吃過一次,就再也忘不掉啦。

但這兩樣都不能算是蔬菜,至少不能任由他吃,只能偶爾嘗個鮮。

至於紅果,就是小小的番茄,只有拇指大小,生長在田野間,是一種野生果實。像這種口感酸甜的野果子,也是難得的零食,不僅小孩愛吃,就連大人也拒絕不了它的美味。

在紅果苗剛長起來時,沈樹枝就拔了幾棵,種在後院,到了秋天,紅果藤上掛滿了紅燈籠一樣的果子,讓魏琳瑯大飽口福。

可惜紅果都是野生的,要想種植,還得來年開春去地裏找找幼苗,將幼苗移植。

顧瑾玉將魏琳瑯說的幾種植物寫下來,記在本子上,她不僅問過魏琳瑯,還問了家裏其他人,收集大家的意見。

沒過幾天,她就寫滿兩頁紙,都是家人和小夥伴們想吃的蔬菜和水果。當然,她也沒有忘記給柏青松和文姝去信,問問兩位老師的喜好。

在這期間,兩個孩子也沒閑著,挨家挨戶去換種子。有些種子不適合現在這個季節種,那就先放著,等到了來年再種。

計劃好後,顧瑾玉和魏琳瑯就等著放假了。

高橋小學屬於鄉村小學,遠離繁華的同時,也遠離了一切麻煩。高橋小學的校長是有真材實料的,他不希望家長交錢把孩子送到學校,孩子們卻學不到東西。

所以,高橋小學的課程還跟以前一樣,只是增加了一些必要的課程,也是為了向上級交差。

期末考試的試卷,也是校長和老師們自己出的題,難易程度都是跟著孩子們的學習進度走的,只要認真聽課就能及格。

很顯然,校長高估了他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