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接人(第2/2頁)

“其實以喬主任的資歷,他早晚要調回省裏,這事我有心理準備。”只是她總懸著一顆心,生怕縣裏的人事變動會對廠子產生什麽不好的影響。“咱們有一說一,不談喬主任的身份背景,他這個人確實有經世之才。當初如果不是他支持,我肯定拿不到交易會的名額。”

“這事應該是真的,前天晚上他還特意來廠裏找過我,跟我隱晦地透露了一些消息。”想起前天晚上的談話,顧春來不由皺起眉心。

魏淑華驚訝地問:“他來找你幹什麽?”

隨即她臉色一變,像是想到什麽,“難道是……”跟文姝有關?

“嗯!”顧春來沒有明說,但語氣卻很肯定,“他就是問我以後有什麽打算,想不想跟他去省城。”其實顧春來也知道,喬定邦問的不是他,而是柏青松和文姝一家。

現在的社會環境越來越寬松,比前些年好了很多,再加上顧春來一直以來的幫襯,柏家的日子很好過。但這只是相對以前而言,要想舉家搬遷卻是很難辦到的。

更何況,柏家肯定不會答應這件事。一來呢,現在政策還不明朗,柏青松不敢輕舉妄動;第二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無論是柏青松還是文姝,他們都不想跟文姝的“故人”扯上關系。

四年前,喬定邦和李麗二人在縣城醫院與即將生產的文姝相遇,李麗的母親邵青很快得知這個消息,立馬從省城趕來。

彼時文姝還在縣裏租住的房子裏坐月子,面對找上門來的邵青,在對方提出認親並想帶她回省城時果斷拒絕。大家都以為這是失憶的原因,文姝現在不認識邵青,自然不可能跟她去省城。

但魏淑華卻隱隱有種感覺,文姝應該是想起了一些事,因此她才會毅然拒絕邵青的提議,並在邵青離開後沒多久,她和柏青松也很快離開縣城。

按照正常邏輯,一個失憶的人在面對自己的親人時,即使想不起來,也不可能斷絕一切往來,多跟以前的故人接觸,說不定就能把失去的記憶找回來。

但文姝的做法和行為卻讓魏淑華察覺到一絲異樣,在後來邵青又親自上門請她幫忙勸說文姝時,這樣感覺更加強烈。

邵青被文姝拒絕後,自然不可能輕易放棄,沒過多久她再次來到臨江縣城,得知文姝已經離開,她又馬不停蹄趕到清河大隊。

文姝態度不變,直說自己不會跟陌生人去省城。清河大隊是比小高橋大隊還要偏僻許多的小山村,進去一趟很不容易,邵青不可能常來。無奈之下,她只好找到魏淑華,希望魏淑華能幫忙勸說文姝。畢竟在正常人的認知裏,去省城過日子那就是享福,待在清河大隊那小破地方就是受罪!

魏淑華明知道文姝不想跟邵青去省城,又怎麽可能摻和這件事?她委婉拒絕了邵青,心裏對這個女人的防備卻提高了好幾級。

她不知道文姝曾經經歷過什麽,但想必不太美好,才會讓文姝寧願失憶也不願接受。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很有可能就是邵青。

想起邵青,她突然又想起一件事,“對了,前天青松過來送貨,他跟我說了一件事,那位邵青同志家裏好像出了點事!”聽柏青松那語氣,好像還挺嚴重的,他擔心會牽扯到文姝身上。

“這事兒我沒聽說,喬主任也沒提,應該不是什麽大事。”至少不會對文姝產生什麽不好的影響,但顧春來還是將這件事放在了心上,“我今晚到省城,明天出去打聽打聽。”

雖說邵青跟他們家是沒什麽關系,但顧家跟柏家關系很好,兩家還準備結幹親。有了這層關系,顧春來不可能無動於衷。

當天中午吃完飯,顧春來載著貨物直接去了省城,但出人意料的是,他那邊還沒打聽到什麽消息,關於邵青的近況就被人直接從省城帶到了四隊。

這天下午,顧瑾玉老師剛給陸明宇同學講完課,就聽到外面傳來汽車的喇叭聲。

三個孩子帶著一腦袋的疑惑走出去,就見一輛軍綠色的吉普車停在山腳下,當顧瑾玉看清從車裏下來的人時,頓時瞪大雙眼,不敢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