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1812(第3/4頁)

船員的不足用幾個方面補充:正規的初級水手,年齡在12歲到15歲,本國居民居多;招募的本國成年平民;輕罪罪犯,願意上船服役的可抵消刑期,還有薪水,吸引了不少罪犯;海軍在海外領地強行抓上船的男人;流民。這其中很多人都沒有什麽忠心,到了美國海岸就有很多人跑路,美國海軍給這些逃兵辦理入籍手續,他們搖身一變就成了美國海軍船員。

弗朗西斯說他不怕打仗,怕的是船員隨時給你來個集體跑路,那就頭疼了。

*

因為英國面臨著兩邊開戰,所以原本要補充給韋斯利將軍的士兵不得不調去北美戰場,韋斯利將軍並沒有得到他想要的足夠的補充部隊,大為光火。

戰爭是非常燒錢的事情,英國議會因此面臨著是否要增加稅收比例以應付戰爭的問題。一些企業和產品開始調高稅收比例,而與此同時,大型蒸汽機械取代了人工,在英國最重要的紡織工業企業來說,大批工人被裁員,因此導致了多地多起的砸碎機器的活動,工人們搗毀機器、罷工、遊行,要求工廠主減少機器的使用,更多的使用人力。

拜倫對這些掙紮在溫飽線下的工人給予了同情,1812年2月底,在一次上議院的例會中,拜倫發表了同情工人的演講,諷刺了自動化生產,認為機器只能生產出劣等的產品,並且導致更多的失業;4月份,他又與其他輝格黨人在上議院發表了支持“天主教解放”的演講,英國國教是聖公會基督教,從都鐸王朝的亨利八世國王在位時期,對天主教徒和天主教堂一直采取壓制的強制措施,而英國國內現在仍然有相當一部分民眾是天主教徒。

拜倫認為,宗教信仰自由,英國政府不能強行要求天主教徒改信基督教。

奧斯汀們都沒有什麽政治敏感,但喬治牧師是聖公會牧師,肯定會對拜倫這種言論不感冒,甚至還很厭惡。奧斯汀太太在報紙上看到拜倫的演講稿後,十分確定她再也不喜歡這個壞小子。

國內國際局勢對奧斯汀家的幾家公司沒有太大的影響,蒸汽印刷機對印刷產業的影響是積極的,提高了印刷速度,但仍然有大量需要人工的制作工序,不需要裁員,反而因為小印刷廠增加,印刷行業的從業人員人數是持續增加的。

出版社就更別說了,政治小冊子天天下印廠,印花稅提高了,但因為銷售額大增,算下來還是很賺錢。

由於局勢不太好,愛麗絲也不準備再開發新的專利產品。在交流電機直流電機沒有發明制造出來之前,印刷機械還會是蒸汽印刷機的天下;打字機則至少還能賣100年,不愁沒銷路。一個家族有這麽兩項賺錢產業,順利發展個200年不是問題。

她準備將今後的發展重心放在出版業上。報紙雜志在互聯網發明之前,都會是最強大的公眾媒體,就是電視機的發明也沒有消滅傳統紙質媒體,這一行大有可為。

紙質媒體已經成為民眾獲得資訊的重要方式,也會是改變民眾的重要手段,這個陣地一定要提前占據。

愛麗絲擔心哥哥們,好在這個時代沒有哪個國家的海軍能跟英國海軍對抗,英國海軍進入19世紀後,國力強盛,大力造船,已經是全世界擁有軍艦最多的國家,在海上所向披靡,打遍天下無敵手,哥哥們的安全還是很有保障的。

她一周去一次倫敦開會,她沒有招到想要的女編輯,於是決定自己培養,從奧斯汀打字機公司的打字訓練班裏內部招募,要求所有學員全部提供簡歷,已畢業工作的學員也可以提供簡歷,她先看簡歷,然後篩選比較有潛力的學員,一一面試。

雜志社提供的薪水很可觀,一年有60鎊的薪水,包午餐晚餐,提供住宿,一周放假一天,年底另有年終獎,於是所有學員都提交了簡歷,大批已畢業學員聽到消息,也都寄回簡歷。

亨利為她提供了一間臨時的辦公室,安排了一名秘書,她花了一天時間面試完了所有訓練班學員,下一周又花一天時間面試了已畢業學員。打字訓練班的畢業學員在用工市場上很搶手,基本都能找到工作,但60鎊的年薪還是很吸引人的,可以說是高薪了。

奧利弗不知道她是怎麽面試的,只覺得她很辛苦,女孩子們在門外來來去去,小聲嘀咕,互相問奧斯汀小姐都問了什麽問題,擔心自己回答的不好。人人都想得到這份高薪的工作,而愛麗絲並沒有說會招幾個人,沒人心裏有底。

這些學員們年齡從15歲到25歲不等,進訓練班的條件是已經會讀寫,年齡有下限,但實際沒有上限,只要願意學,你就是40歲,訓練班也教你。畢業需要考核,一分鐘能打多少字,達到標準才會頒發合格證書,證明你是一個合格的打字員了,學員們用這份畢業合格證書出去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