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對於蘇家來說,田地似乎也沒有那麽重要,但又不可缺少。

現在買東西,再不像以前那樣,需要糧票等票證,有錢就能夠買到一切。

供銷社也在慢慢地解體,各大商場在慢慢地興起。

很多外資的投入,讓宜安縣更加的繁榮。其中就有晩晩的堂哥邵長青。

在這樣的情況下,蘇家確實對田地的渴求,沒有那麽的強烈。

蘇勤請了假,和陸思華,帶著兒子女兒去了下河村。

下河村如今也和以前不一樣了,自從蘇常鳴回到下河村,記入了族譜之後,邵家的產業開始在下河村舉辦,很多的村民除了農忙時分,現在開始進入了邵家工廠,成為了工人。

邵家還利用下河村的農業,做了很多產品,運往滿城,甚至國外。

蘇勤夫妻的到來,下河村很歡迎。

如今的蘇勤可跟以前不一樣了。

以前他是蘇老爹的兒子,又是最不被看重的那個,村民們對他的態度其實也一般。

大家事不關己,也都隨便著來。

如今可不行了,蘇勤認祖歸宗,成了蘇老冒的兒子。蘇老冒是誰?那是滿城有名的富商,邵家的產業做得那麽大,作為他兒子的蘇勤,能差到哪裏去?村民們誰都想跟蘇勤搞好關系。

特別是遠山支書和大明隊長。

遠山支書和大明隊長,以前就對蘇勤很好,如今因為蘇常鳴的關系,就更好了。

如今的大明隊長,也不叫隊長了,改叫村長了。

遠山支書還是支書,身份依然沒有變。

“蘇勤來了?”遠山支書笑吟吟。

“分地這麽大的事情,我怎麽可能不來?遠山叔,真的要把田地都分到大家手裏嗎?”

蘇勤對這一塊了解不多。

他一直都在縣裏,如今運輸隊也在改革,好在對他的影響不是特別的大。

“對,這是上面的決定,把所有的田地全部都分了,按人頭分。凡是戶口在下河村的,都能夠分到地。

這一算,蘇勤發現自家能夠分到的田地少之又少。

蘇勤很早就把戶口遷出去了,遷到了縣城,分地自然沒有分的份。建國和建兵,因為上學,早早地就把戶口遷了出去,現在一個在北京一個在西北野戰部隊。

蘇家現在只剩下陸思華和晩晩建民兩兄妹的戶口還在下河村。要分地,也只能夠分他們三個。

這一算,田地真的少得可憐。

但又很無奈。

戶口不在下河村,還能夠怎麽辦?

相對來說,老宅那邊就好多了,至少他們能夠分到的地,卻比蘇勤這一房多的多。

“田分少了又怎樣?咱們有錢。”晩晩卻不以為然。

蘇父這些年在運輸隊,幹了十幾年,攢下的錢,要想怎麽買糧食就怎麽買糧食,還怕沒吃的?

下河村的田地,對他們來說,也沒有那麽重要。

他們現在也沒有人力去種植田地。

這一分,蘇家分到了總共不到一畝的田地,以前的自留地也歸他們自己所有。

晩晚聽說,程驍因為還沒有上學,沒有把戶口遷出去,程母的戶口也在下河村,他們母子兩人分到的田地,也只不過比蘇家這邊少幾分。

不過,程驍比蘇家更不在乎這點田和地。

晩晩和程驍他們家裏不在乎這點田和地,不代表其他人不在乎。

其中就包括了大房的蘇大力和劉招娣。

現在他們這一房,日子真的過得苦透了。

按人口,他們倒是也能分好些田地,跟晩晩他們也差不多。大房目前也是三口人,蘇大力、劉招娣和蘇雨婷,蘇建宏早就已經跟他們分了家,就不屬於他們這一房了。這一分,倒也能分個一畝不到。

但他們跟晩晩他們不一樣,晩晩家並不指望這幾分地過日子,蘇父在城裏有工作。但是大房不一樣,他們就只靠著一畝地不到的田地生活,不種田就沒有糧食吃。

這一比較,勝負立分。

當然,這些晩晩不會去關注。

早在爺爺蘇常鳴來了下河村之後,把蘇父認了回去,填在了族譜上,他們就跟老宅那邊沒有關系了。

最多的也就是蘇老太是蘇父的親娘,蘇老爹這個繼父養了他十幾年,直到他結婚生子,後來分家。

“這田地真少。”陸思華拿到了自己家的土地合約,看著上面顯示的面積,還是覺得有點兒少了。

但,沒有辦法,這是按人頭算的。

本來建國建兵沒有上大學,沒有把戶口遷出去,分地就少不了他們的,現在得到的土地面積肯定還要多。

“行了,我們家還指望這幾分地嗎?再多也就一畝多點,咱家餓不死。”蘇勤卻並不在意。

最近運輸隊也在改革,聽說要從武裝部脫離出來,成立運輸公司。

也不知道他到時候會怎樣,有這幾分地,也不錯,至少以後回家還能夠種地不至於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