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好大的口氣!(第2/3頁)

“我們先碰碰運氣,你看這個白礬顆粒,和你提純出來的砒霜粗鹽般的外觀就很像了,不如從這個開始。”胡善圍舉著一個鐵錘,對著面前擺著的白礬粉末一錘子砸上去!

這是昨天茹司藥教她的方法,砒霜遇到鐵器捶打敲擊,會散發出一股蒜臭味。

大錘一揮,蒜臭味騰空而起,足夠臭,就像吃了大蒜不刷牙睡一覺後第二天散發的口氣。

好大的口氣!

茹司藥說道:“應該就是這個了。白礬是一味解毒的藥材,像是鬧了瘟疫的地方,飲用的水在燒開前加入白礬,可以控制疫情,魯王後幾年煉丹都加入白礬,也是覺得可以起解毒的作用,可是有人在白礬裏混入外觀即為相似的純砒霜,要了卿卿命。”

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從外觀無法區別白礬和砒霜,茹司藥用了熏蒸凝結的老辦法,在鐵板上凝出了鐘乳石般半透明的砒霜。

茹司藥刮下二次提純後的砒霜,放在西洋秤上秤重,“差不多有一錢重,夠毒死五十個魯荒王了。這還不算提煉時的損耗。”

找到了毒物源頭,胡善圍將這些砒霜收進紙包裏,“有了證據,對貴妃娘娘算是有了交代,還真是母子連心,魯荒王果然死於他殺。”

茹司藥揉了揉因睡眠不足而發僵的臉,問:“你不查兇手是誰?”

胡善圍無奈的說道:“魯荒王是皇室親王,皇室的人屬於宗人府管轄,刑部管不著,就連錦衣衛都無權過問宗人府的事,我只是尚宮局六品司言,無權無人無勢力,怎麽查?事關親王之死,此事我會稟告給皇上和貴妃娘娘,連太子也不能告訴的。”

茹司藥當初離開後宮,是因為堅持醫者治病救人的本分,拒絕參與後宮鬥爭,而被洪武帝趕出去,如今又遇到這類事件,當即決定離開魯王府,遠離是非。

“我現在有丈夫有兒子,不似以前那樣了無牽掛了,我不能跟你回京,不過,我會給你寫一份詳細筆錄,從頭到尾每一個細節說清楚,簽字畫押,舉天發誓,絕不會參假。你拿著這個去交差,如果需要當場詢問,我就在開封周王府等候傳喚。”

真相和真兇是兩回事,挖掘前者茹司藥貢獻了智慧,胡善圍貢獻了運氣,沈瓊蓮展現了家族財力。

但是追兇是三個女官無法承受的任務,宮廷鬥爭,誰都有可能是兇手——上次的泄密者幹脆就是洪武帝本人,若不是念及孝慈皇後往日的情分,胡善圍早就人頭落地了。

故,胡善圍沒有做任何挽留,送她離開,還托付了沈瓊蓮找了個可靠的鏢局,請了四十多個鏢師護送茹司藥回開封,用俸祿付了工錢,確保茹司藥安全。

送走茹司藥,兩人回到魯王府,去各自房間補眠,岔路分別之前,沈瓊蓮問胡善圍:“你真的不去追兇,一切都交給皇上和貴妃娘娘定奪?”

胡善圍露出疲倦之色,反問道:“你覺得我有的選嗎?在皇室,真相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爭來爭去,殺來殺去,都是他們老朱家的家務事,外人無法插手。除了郭貴妃,誰在乎真相?”

沈瓊蓮也用問題回答問題:“你不在乎真相?”

胡善圍頓了頓,說道:“我覺得倦了,想去睡會。”

沈瓊蓮說道:“你變了。你不再是以前那個熱血的藏八品女史。”

想起往事,胡善圍也感慨不已,“是啊,我變了,那時候我剛滿二十歲,風華正茂,野心勃勃,一心想往上爬,像範宮正、曹尚宮那樣成就一番事業,不負我寒窗抄書多年。”

“而現在,我三十二歲,宮廷當差十二年,一切已不復當年的新鮮感,我以前以為,做好這份工,不辜負豐厚的待遇,做一個有用的人。為孝慈皇後守陵一年,每日禽獸為伴,也沒有磨掉我的鬥志。”

“可是我現在發現,無論我做了什麽,如何付出,如何費盡心機把郭貴妃引導成為第二個孝慈皇後般的賢後,該有的爭鬥,始終會有;該來的事情,始終都會來。在大明宮廷,無辜的人依然死去,滿口仁義道德的人,為了利益依然不擇手段,手段殘忍,我付出了那麽多,到頭來,宮廷還是老樣子,一點都沒變……”

沈瓊蓮和胡善圍是一年進宮的,兩人算是知己,胡善圍陷入中年危機,覺得迷茫,看不清方向,沈瓊蓮還是天才少女的本色,胡善圍倒了一通苦水,她耐著性子聽完,說道:

“聽你這樣一說,我也覺得挺沒意思的,到頭來一場空。幸好我還有詩,我還想寫更多的作品,所以我覺得還行。我現在腦子都發懵,站著都能睡著,無法給你出主意,我先去休息。”

言罷,沈瓊蓮居然真的回去到頭就睡。

胡善圍也累到極致,但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