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無悔(第2/3頁)

最後一輪,九十個秀女中選出二十七個,相當於三選一,由洪武帝親自選出孫兒媳。

胡善圍把一摞摞厚厚的秀女名冊交給洪武帝,上面記錄了秀女們從初選到現在的各種表現、女官們的評價、性格特點等等,足足有三個箱子裝著。

洪武帝隨手一擺,“放到一旁去,朕有空再看,朕還要批閱奏折。”

胡善圍說道:“皇上,九妃和十八個側妃關於大明未來百年國運,需慎重挑選啊。”

洪武帝聽了,一嘆,“好吧,你拿過來。”

洪武帝一個個的看,首先就將孝慈皇後的族人馬姑娘的名冊留下來,吩咐毛驤:“要山西的探子們起底馬家,家族五代之類的親戚、恩怨、有無作奸犯科、雞鳴狗盜等等都報上來。”

胡善圍聽了,心道:若是馬家家世清白,老實可靠,估摸這位馬姑娘去定了皇太孫宮,只是不知是正妃還是側妃。

洪武帝看得很快,一頁頁的飛速翻閱,在翻到郭二姑娘的名冊時頓住,他親手秘密賜死了郭二姑娘的親姑姑,差一點點,就封了郭貴妃為皇後。

想起端敬貴妃,自然又聯想到疼愛的十兒子魯荒王,洪武帝閉上眼睛,眼皮顫抖著,過了一會才睜開,嘆道:

“郭家和以前一樣,習慣把自家的女兒獻給皇族,以示忠誠,朕、郢王(郢王妃是郭大姑娘)、現在又是皇孫,真是朱家三代人都有郭家的女人,郭家一片忠心,朕不能置之不理,郭二姑娘要留下。”

胡善圍為郭家的女人們嘆息,郭家嘗到了獻美的甜頭,只要皇室需要女人,郭家都會把女兒們推出來,至於女兒們自身是什麽想法、是否想嫁入帝王家,根本不重要。

當年端敬貴妃就是如此,她一生最大的心願就是不當妾,堂堂正正的當正妻,為此付出所有努力……但最後為了給兒子復仇,還是放棄了。

想起端敬貴妃,胡善圍就覺得心酸。這些大明最優秀的姑娘們努力去爭取的東西,難道真是她們自己想要的嗎?

並不是,恐怕除了郭二姑娘,她們大多數其實並不知道嫁入皇室意味著什麽,富貴和風險如孿生兄弟般存在,有時侯皇權碾壓下來,無論她們多麽有本事,多麽優秀,都難逃一劫。

她們大多數只是為了家族、為了父母兄弟有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機會……

洪武帝一氣看完了所有秀女名冊,心裏大概有了底,第二天最後一輪選秀,每兩個姑娘為一組,覲見洪武帝,洪武帝當場做出決定,淘汰的賜給金銀綢緞,由女官領出宮去,交給父母。

留下來的,當場賜給一套金嵌寶石的頭面首飾,回到儲秀宮,等候聖旨。

以前五人一個房間的儲秀宮擁擠不堪,隔壁說夢話都能聽見,現在只剩下二十七個秀女,立刻顯得空蕩孤寂了。

胡善圍重新抄錄二十七人名單,遞給洪武帝親自做主分配給孫子們,這種事情胡善圍可做不了主——她也不想做主,實在責任太重了,區區一個尚宮是無法擔當責任的。

洪武帝也沒有為難她,說道:“把崔淑妃請來,朕和她商量一下。”

論信任,胡善圍還是比不上從吳王潛邸就開始的效忠洪武帝的崔淑妃。

胡善圍巴不得脫開幹系,連忙去延禧宮請來崔淑妃。

做完這一切,胡善圍一身輕松,去了禦花園散步,“偶遇”皇太孫朱允炆。

到底年輕,對愛情和婚姻尚有期待。胡善圍曉得皇太孫想說些啥,笑道:“皇太孫莫要心急,估摸日落之前就有結果了,皇上著急抱重孫呢。”

皇太孫臉頰微紅,“我沒有、我不急、我不曉得胡尚宮在說什麽。”

胡善圍道:“既然如此,微臣告退。”

“胡尚宮請留步。”皇太孫追了上去,“那個……那人……可是當初我和胡尚宮說的那樣?”

胡善圍吟道:“‘劉郎已老。不管桃花依舊笑。池邊垂柳。風吹輾轉入佛堂。曲終人散。多似潯陽江上淚。萬裏東風。看遍山河落照紅。’這是那個人即興填的一曲《減字木蘭花》,皇太孫可喜歡?”

皇太孫大贊,興奮之色溢於言表,說道:“好曲,還是即興填詞,她一定是個內心細膩,有才情的姑娘。胡尚宮的眼光,我是相信的。”

胡善圍說道:“既是好姑娘,將來好好對待她,方不負她千裏迢迢來京參選、過五關斬六將的一路沖殺,才能來到皇太孫面前,這一定是修了好幾世的緣分。”

胡善圍對馬姑娘有好感——無他,完全是因那天馬姑娘在水榭垂釣,直接將年老但色心不死的洪武帝給震懾住了,無形中保護了其他秀女不被洪武帝這個磨人的老妖精給叼走。

洪武帝若鐵了心要帶人走,胡善圍是攔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