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大姨媽(第2/3頁)

當年胡善圍兩次救周王,這其中也有周王妃是沐春大姨媽的原因。

如今,周王妃再見大外甥沐春,真是恍如隔世般。

沐春安慰大姨媽,“馮家沒有死絕,舅舅馮誠一家在雲南隱姓埋名,改為馬姓,大姨媽若想見他們,我可以安排下去。只是此事要和我詐死一樣保密,不可外傳,除了您和大姨夫,不得讓第三人知曉。”

“這個我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周王妃擦幹眼淚,“馮字的一半就是馬,改得好,這些年來,我已經看淡一切,不想追求什麽虛名了,只要平安就好,就姓馬吧,不用再改回來了,現在自是富貴了,誰知以後會發生什麽呢?”

周王妃一日之間大悲大喜,沐春介紹了懵懵懂懂的阿雷,周王妃十分喜歡,曉得她名義上是胡榮之女,其實是自己的親外甥孫,有馮家四分之一的血統,得知沐春愁女兒的教育,便邀請阿雷去周王府附學。

周王妃說道:“王府有許多和她同齡的郡主、縣君,大家一同上學玩耍,就不會寂寞了。”

只對醫學感興趣的周王和他爹高祖皇帝唯一共同之處,就是特別能生。

除卻年幼夭折的,周王府存活的有十五個兒子,十個女兒。子又生子,周王府人丁興旺,子女加上孫子孫女,外孫女外孫,周王府這一脈已經超過五十人了。

親哥當了皇帝,給弟弟發福利絕不手軟,不管嫡出庶出,兒子全部封郡主,女兒全部封郡主,郡王的女兒們也都封了縣君,祖孫三代人全部捧穩了金飯碗。

周王身體不錯,王府沒有分家,全都住在一起,故周王府裏和阿雷同齡的郡主縣君等有十來個,延請名師教育。

阿雷到了王府,和郡主縣君們相處的還不錯,王府人多,嫡出庶出、各房關系錯綜復雜,她也漸漸學到了一些人情世故,不再像以前那樣單純天真。

周王府的故事之狗血曲折,簡直可以單開一本百萬字宅鬥朝鬥小說,阿雷每日去周王府上學,等下了學,胡善圍以周王府為切入點,展開介紹京城復雜狗血的親戚和社會關系,阿雷聽得津津有味,覺得姐姐講的比茶館說書的還要引人入勝。

說書人都是虛構的故事,姐姐說的都是真實歷史,居然比虛構的故事還曲折離奇。

周王府在建文朝削藩的時候,因周王妃馮氏生的嫡次子朱有燻嫉妒親大哥、周王世子朱有燉的爵位,在李景隆的誘導下,汙蔑父親和大哥謀反,周王府由此除爵,貶為庶人,圈禁鳳陽。朱有燻如願以償得到了周王的爵位。

風水輪流轉,朱有燻得意沒幾年,永樂帝打到了京城,救了親弟弟一家子,恢復名譽和爵位,本來打算把朱有燻這個不孝逆子下獄,逐出皇族,貶為庶人,但是周王夫妻作為父母,終究不忍心二兒子落得此等下場,遂向永樂帝求情,原諒朱有燻年幼無知,被李景隆所引誘,做下汙蔑父兄的惡事。

永樂帝只有周王一個親弟弟,母妃死的早,少年時期是“寵弟狂魔”,不會拒絕弟弟的要求。無奈之下,放過了朱有燻,又怕他再惹事,引得弟弟傷心,就將他封在了雲南大理,眼不見心不煩。

周王夫妻都健在,故,整個周王府,除了汝南王朱有燻搬到大理去了之外,其余十四房兒子們都帶著妻室兒女住在王府,尚未分家,再加上尚未出嫁的幾個郡主,周王府人丁興旺,很是熱鬧,簡直是大家族生活標本似的存在。

阿雷以前都在單純的壞境下生活,每天的生活都波瀾不驚,每天都在重復,昨天和今天沒啥不同。一進周王府上學,簡直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這才曉得啥叫一樣米養百樣人。

那麽多新鮮的面孔,單是搞清楚誰是誰、出自那房人,就要費不少時間,何況每一張面孔下還藏著多張臉,隨時切換,阿雷覺得復雜又新奇,就像解謎似的,每一天上學都充滿期待,這種新鮮感迅速沖淡了她失去玩伴朱瞻基和父親胡榮的悲傷,她恢復了活力,學會向前看了。

對此,胡善圍即高興,又迷惑不解。

高興的是女兒每天都過得很充實,下學回來總是找她問東問西,求知(八卦)欲高漲,不再沉浸於悲傷之中,母女溝通更暢快了。

疑惑的是她和沐春夫妻兩個前半生努力逃脫名利場,尋求閑適安靜、今天就曉得明日會做什麽、舒舒服服的消磨時光,追求一成不變的生活,覺得這樣是最理想的生活狀態,可是女兒不這麽認為,她完全和他們夫妻是反著來的。

阿雷要新鮮、要刺激、喜歡挑戰、寧可栽倒再爬起來,也想繼續探索未知的領域,她充滿了好奇心,她所追求,往往是胡善圍和沐春所逃離的。

起初,春圍夫婦每日接送女兒去周王府讀書,約過了一個月,阿雷不耐煩了,要自己騎馬上學,不許姐姐姐夫送,最多只許護衛遠遠的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