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我要這後宮大權有何用(第2/3頁)

洪武朝定的鐵碑規矩,內臣不得幹政,不得與外臣結交,胡善圍除了以鄰居的身份和左鄰右舍走走禮,平日就閉門謝客,不與任何人家來往,即使和誥命夫人們說話,也只是限於在宮裏,在宮外她不發一言。

縱使如此,胡善圍身為女官,不住在宮中,每天上下班還是惹怒了許多官員,紛紛上書,說宮廷規矩廢弛,女官每天出入宮門,招搖過市,成何體統。

胡善圍並不想要這些排場。每天接送她上下班的有錦衣衛、宮廷內官、尚儀局女官,三部門聯合執法。這是監視,也是一種保護——萬一有人汙蔑她結交外臣,圖謀不軌,這三部門都是人證,可證明她的清白,除非三部門都被人收買了。

然而三部門身後分別是紀綱、三保太監和尚儀局,聯合起來陷害她的幾率基本為零。

永樂帝不理會這些吃飽了撐著的折子,冷處理了之。

誰知這些官員不敢碰永樂帝這塊硬石頭,就去捏胡善圍這個軟柿子,趁著胡善圍每天上下班,便在路邊罵胡善圍招搖過市,不知廉恥。

還沒罵得盡興,就被錦衣衛堵了嘴,以騷擾女官的罪名抓到詔獄裏喝茶,紀綱稍加手段,出獄後都老實了。

紀綱大手一揮,以保護胡善圍的名義,又增加了一百錦衣衛護送,排場更大了……

胡善圍找紀綱,“趕緊把那一百錦衣衛給撤了,京城六部尚書大人們上朝都沒有這個排場,你這不是保護我,你是在給我拉仇恨。我住在宮外,剛開始肯定有人不服的,我都做好了挨罵的準備,等時間一長,見慣不慣,也就過去了,何必這樣大張旗鼓。”

這麽多年,什麽風風雨雨都見過,尤其是朝中局勢,勢力此消彼長,各大豪門你方唱罷我登場,何止是滄海桑田?時間是可以改變很多東西,不用急於一時。

紀綱卻不以為然,“你又沒做錯什麽,憑什麽要被人指指點點,被人罵?我這個錦衣衛指揮使又不是死人,見你被人潑臟水,袖手旁觀。要不想被人指著鼻子罵,要麽就當個萬眾敬仰的聖人,讓別人挑不出錯處。或者,當一個狠人,讓人害怕、恐懼,無論他們心裏如何想,都不敢當面對你無禮,甚至要迎合你、奉承你。”

“聖人嘛,幾千年才出個孔子,這條路就不用走了。做人要現實一點,當個狠人,讓別人怕你,你的耳邊就清凈了。”

紀綱這幾年身居高位,氣質為之大變,依然是個美人,只是有時候胡善圍看著他,經常會將另一個人的臉帶入進去——紀綱和洪武朝毛驤的氣質越來越像了。

胡善圍說道:“我並不在乎別人怎麽看我,二十多年前,我進宮起,就有人說我是個只為迎合上意的佞臣了,嘴巴長在別人腦袋上,耳朵是我自己的,我可以選擇聽不見,做好自己的事情,若是稍有些異議和指指點點我就受不了,非要喊打喊殺的去壓制,我就不是今天的胡善圍了。”

“我不需要你指點我怎麽當官,多出來的一百個錦衣衛,從今天離宮開始,我不想見到他們了。”

胡善圍下了最後通牒,紀綱氣得臉都白了,“好心當成驢肝肺。”

氣歸氣,到了傍晚關閉宮門,胡善圍離宮時,西安門外等候護送她回家的錦衣衛果然少了一百個。

被紀綱請到詔獄喝茶的官員相繼出事了,當然都不是因為啟奏胡善圍在宮外住宿。他們有的被舉報貪汙受賄;有的是家風不正,族人犯事,充當保護傘;有的甚至夜宿娼妓之家,被捉奸在床等等,個個都證據確鑿,最後都丟了官。

如此一來,胡善圍上下班的道路才徹底清凈了,無人敢惹。

不管紀綱的方法是否正確,反正結果是又快又準,迅速達到了目的。

且說後宮,中秋節永樂帝去了柔儀殿,對著仁孝皇後的梓宮枯坐了一夜;張淑妃這一夜也失眠了。

次日,張淑妃立刻重賞了尚食局,將尚食局大小女官,女秀才們召到延禧宮裏開了個慶功大會,就連廚房、采買的等上不得台面,不能踏足延禧宮的低等仆役也有賞賜送出去,每個人都得了張淑妃的賞。

陳二妹晃了晃手腕上如一彎碧水似的鐲子,“這水頭不錯吧,張淑妃懂得恩威並施了,有進步。”

胡善圍笑道:“你這個人就是好哄,給個鐲子就消氣了。”

陳二妹就是這種樂天的性格,說道:“在宮裏頭當差,互相給個台階下就算了,何必鬧得不愉快,我和張淑妃還能像你這樣自由的出宮不成?都是要在宮裏混一輩子的人。”

想起仁孝皇後生前的托付,張淑妃的表現在胡善圍意料之中,名門貴女,傲氣,性子急,優點是一旦上位,就能立刻震懾後宮,能夠鎮得住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