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挽救侄子的女先生2(第2/3頁)

方雲告訴這一世的侄子,“阿玉,人要真正成長,是需要經歷些困境的。你這些年雖然努力求學,也名揚四方。可是,終究這過程太順了,少了些反復和磨煉。所以,一旦有一天,你遇到了能克制你的人,就畏懼了。現在,你知道了自己的不足,這是個好事,這樣你可以沉下心來,好好積累,以圖日後能厚積薄發。至於那位小姐棄你而去,更是好事了。她愛你驚才絕艷時候的風光,卻不愛你聲名毀去後的落魄。說明,她並不真心愛你,女人若愛一個男人,必會與之同甘共苦,會憐惜他的不易,而不是,輕易就轉身離去。”

崔玉聽了,面紅耳赤,畢竟,姑姑一直不大贊成他和那位小姐私定終身,也不大喜歡那小姐的父親對崔家人丁凋零的嫌棄。而自己,曾信誓旦旦地說,“我與她傾心相許,海枯石爛,永不變心!”

這才幾天,就說嘴打嘴。心上人已經不把他放在心上了。也許姑姑說得對,這件事,試出了她的真心。

崔玉不再糾結兒女情長了,人更振奮了些,“姑姑,那,侄兒這就讀書去,一定好好鉆研學問,日後克服了心魔,重新站在‘談玄會’,與那佟浩然一較高下!”

方雲搖頭,崔玉奇怪,“難道姑姑不希望我奪回家門榮光嗎?”

“不,我是說,‘談玄’,其實不大重要了。”方雲問道,“你可要與我論辯一番?就是那日的辯題‘人性良善與否’,可好?”

崔玉想起那日敗給佟浩然就有氣,所以,他立刻答應,“好,姑姑,我說,‘人性本善’!”

方雲微笑應戰,“那我說‘人性本惡’。開始吧,你先起頭。”

崔玉略一思考,就說道,“若論人性本善,當從孩提時論起。嬰兒看到母親哭了,也會一同傷心落淚;孩童喜愛父母,承歡膝下,這都證明,人之初,性本善……”

方雲微笑著聽完崔玉的論辯,對道,“若論人性本惡,也從孩提時論起。繈褓中的嬰兒,在吃奶時,因為急切,有時會咬疼母親。小小孩童,在看到旁人摔倒時,也會拍手歡笑,以為樂趣。只顧自家高興滿意,不顧旁人疼痛悲傷,這就是惡。人之初,性本惡,古人誠不欺我……”

這第一回合過去,崔玉自己審視,平手。

他沉重應戰,繼續舉例證明,“古有少女緹縈,不畏生死,英勇救父;也有那不懼強權的史官,寧死不做偽史……為了善念,可以不顧生死,這便是人性之善!”

方雲不疾不徐,“例不足十,不以為例。你講了這幾個善舉,確實是有名的例子,可是,也恰恰是因為少見,才被傳為美談。可見,如此之善,多數人,做不到。因為,人性本惡!”

崔玉一驚,這一回合,他用了例證之法,可是卻被姑姑一句,“例不足十,不以為例”輕飄飄就否定了。

這一回合,崔玉心內評價,姑姑略勝。

“再來!”崔玉不服了,“若是人性本惡,人人自私自利,不顧公義,都互相欺騙,互相殘殺起來,那這世道豈不早就亂了!”

方雲輕輕一笑,“世道難道沒亂過嗎?”

崔玉倒吸一口冷氣,但他不甘,“世道亂過,是因為人心壞了!可是,世道如今又好了,重歸太平!因為什麽?人性本善啊!”

方雲微笑搖頭,“不,不是因為人心壞了,世道才亂了。人性本惡,所以人需要教化,父母、師長、官員都有教化之功。當亂世來臨,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亂了秩序章法,所以人性的惡就壓制不住,無人管束了。”

崔玉說不過姑姑,就賭氣,“那照姑姑這樣說,既然人性本惡,那就不用教化了。因為教化之人,自己也是惡的!”

方雲樂了,“錯錯錯,恰恰相反,就是因為人性本惡,才更顯出教化之功!古往今來的賢者,不是生而良善,而是,壓住了天性中的惡。所以他們說,克己復禮,戒急用忍……”

崔玉低下頭,“我又輸了,終是辯不過姑姑。不過,我這‘人性本善’,辯起來,原就吃虧些。”

方雲讓著他,“好,我們換過來。我說‘人性本善’如何?你說,‘人性本惡’。”

崔玉喜道,“如此甚好。”

他正襟危坐,開始論辯,“正因為人性本惡,所以,世間才有那麽多獲罪之人。明知道犯法要受罰,還要去做壞事。可見人性本惡!”

“非也,非也。”方雲搖頭,“人性本善,孩子天真無邪,人們才說‘稚子何辜’。人會變壞,不是因為天性使然,而是因為周遭環境的影響。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人性本善,惡人都是後來變壞的。’”

崔玉,“……”

一番論辯後,崔玉甘拜下風,輸得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