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教書太難(第2/2頁)

當初要不是已經送了大兒子去城裏頭,花了不少銀子,小陳氏其實也動過送二兒子去讀書的心思,現在看來得虧沒花這個錢,不然也是打了水漂。

其實要說起來,趙順義也不是真的那麽差,就是普通孩子的記性和天分,最多只能說沒啥天分,只是有一個趙九福珠玉在前,倒是顯得他越發蠢笨起來,這孩子也是倒了血黴了。

相比起來,趙九福其實覺得三房那邊的趙順昌腦子更靈活一些,只是這孩子現在七歲了也沒個定性,整天撒丫子出去亂玩,跑的都不見蹤影,他想抓也抓不回來。

一開始他還出去找過幾次,後頭見他自己不上心,趙老三和鄧氏也不當一回事兒,也就把這事兒放下了,專心每天就教趙順義讀書。

他卻不知道,鄧氏在屋子裏頭還抱怨過這事兒呢,抓著趙順昌幾個說道:“你們小叔也真是的,他自己才去學堂一年,能讀出個什麽來,也就是爹娘兩個疼他才誇獎幾句,他還當了真了,還說什麽教你們,可別到時候教出來的都是錯的,記住了反倒是讓人笑話。”

鄧氏自從連續生了兩個女兒,自己覺得在趙家直不起腰杆子來,對於唯一的兒子趙順昌分外的看重,心裏頭覺得這事兒不靠譜,就在兒子面前一番說道。

趙順昌原本就玩心大,又聽見他娘這麽說,哪裏還會真的用心讀書,不是想辦法溜出去玩耍,就是三心兩意,沒幾天就把趙九福的耐心折騰光了。

相比起來,趙桂花倒是有心識得幾個字,她年紀雖然小,卻是比鄧氏和趙順昌知道一些好歹,只可惜鄧氏重男輕女,老陳氏也差不多,對她並不十分看重。

趙順昌想要拖著她一塊兒出去玩,趙桂花也沒有任何拒絕的余地,只得委委屈屈的跟著出門了,心裏頭怨念的很。

這事兒趙九福不知道,但老陳氏卻知道一二的,有一日又看見趙九福出門抓趙順昌回來讀書,就把人直接叫住了:“阿福啊,你想要教你那些侄子侄女讀書是好事兒,但牛不吃草按著他的頭也沒用,阿義雖然笨了點,好歹還用心。”

趙九福微微嘆了口氣,他沒聽懂老陳氏話裏頭的意思,還說道:“就是想著教一個人也是教,多教幾個人也是教,能識字總是好的。”

老陳氏卻撇了撇嘴說道:“等阿昌長大了,知道好歹了,自己就會找到你,現在啊你整天抓他也沒用,還不如多看著阿義一些,讓他腦子快些開竅。”

趙九福原本也覺得煩了,聽了這話自然不會堅持,索性回頭去教趙順義了。

趙順義確實不是讀書的料,但勝在一個踏實聽話也用功,趙九福看了一段時間,覺得直接用胡秀才的教書辦法估計不行,自己慢慢的琢磨出一套來。

這一套法子看似笨,卻是針對趙順義量身定制的,別的不提,至少十分適合他,對比之前的渾渾噩噩,趙順義果然覺得清晰了一些。

雖說每日要記住的東西少了一些,但貴在一個實用,還能跟趙順義熟悉的東西聯系起來,這麽一來自然比死記硬背來得好,趙順義又有了幾分自信。

經過這事兒,趙九福也就把趙順昌的事情忘在了腦後,倒是老陳氏私底下跟老趙頭說道了幾句:“當初就不該聽老三的話,給他娶了鄧氏回來,那三媳婦就一張臉能看,小肚雞腸不說,目光也短淺的很,阿福多好的心思,在她眼裏就跟要害了阿昌似的。”

老趙頭都是比她看得開,說道:“這媳婦娶都娶回來了,這些年也沒犯什麽錯,孩子都給老三生了三個了,還說這些做什麽。”

老陳氏嘆了口氣,又說道:“我就會看不慣她那樣兒,整天不想著點好的,光動歪心思了,得虧後頭連生了兩個女兒,這要是兒子的話肯定比現在還要折騰。你看著吧,現在是她自己攔著,以後有她後悔的時候,我就是怕她耽誤了阿昌這孩子。”

“阿昌是她兒子,老三都不管,我們當爺爺奶奶的也少管,免得不討好還沾了一身腥。”老趙頭不知道想到了什麽,又說了一句,“咱們倆啊,知道好好顧著阿福就行了,他們都成家立業了,孩子都那麽大了,哪裏還用咱們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