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第2/2頁)

蕭元景從皇上那裏討了旨意來,將那日留下的刺客活口挪入天牢後,得以監看三司會審,以免有人在其中動手腳。

那刺客倒也算是有點骨氣,就算被嚴審了兩日,始終也沒松口供出幕後主使來。蕭元景坐鎮天牢,親自看了半日,便再沒盯下去,只吩咐令人反復地審——不必動酷刑,只不準他們睡覺。

這種法子雖不見血,但長久下去,卻並不亞於諸多骨肉刑罰,到最後是能將人活活給逼到精神崩潰的。

唯一的不足,只是需要多等上幾日罷了。

蕭元景倒不著急,他不差在幾日,真正該著急的是幕後主使。

因著他遇刺這件事,朝中議論紛紛,亂作一團,可蕭元景本人卻顯得格外平靜,每日按部就班地進宮去給皇上請安,盯著三司查案。

此外,皇上也會撥些事情給他來,大小皆有。蕭元景有條不紊地料理著,雖忙,但卻並沒出過半點差錯。

蕭元景雖沒什麽出格的舉動,但敏銳之人大都有所察覺,知道這朝中的格局怕是要變了。其中也不乏想要拉關系套近乎的,若是以往,蕭元景會直接敷衍過去,可如今他卻是仔細地處理著這其中的關系,慢慢地加以分化。

他未必會用這些人,但卻並不介意給太子他們添些麻煩。

事已至此,他並沒準備再隱藏,只想掃清障礙。

蕭元景自幼便有早慧之名,宮中太傅提起來,總是贊不絕口,可謂是風光無限。自打當初賢妃與皇上決裂後,他搬出宮去,明面上便再沒碰過朝局政事,反而“自甘墮落”做起什麽生意來。

與太子、秦王比起來,他就像是個不求上進的紈絝子弟,整日裏玩物喪志,搜集什麽古玩字畫,平素裏往來的大都也是沒什麽地位的窮書生。

若不是出身擺在這裏,早就被人輕賤了去。

久而久之,眾人大都也忘了他當年是如何的驚才絕艷,縱然提起來,也是嘆一句可惜。

直到如今他正經入朝,老臣們方才算是回憶起當年舊事,而這些年新提拔上來的官員,才算是見識了這位寧王殿下待人處事的手段。

但凡與蕭元景打過交道的,再沒人敢看輕他。

及至第十日,天牢那邊傳來消息,說是刺客終於招認了。蕭元景將手頭的事情料理完,便親自趕了過去。

被折磨了這麽久後,剩下的兩個刺客早就不成人形,身上並沒什麽傷,可卻已經近乎瘋癲,再不復最初之時的嘴硬,幾乎稱得上是有問必答了。

身體上的傷痛興許可以忍,可神智徹底崩潰之後,便是如此了。

而他們招供,甚至並不是為了求生,而是為了求死。

蕭元景負手而立,面色如常地看著他們的瘋癲模樣,連眉都沒皺一下。等到聽完供詞之後,他也只是輕描淡寫地吩咐移交追查下去,便離開了。

倒是一旁的看守看得不寒而栗,他以前總是聽人說,寧王殿下性情和善脾氣好,如今方才知道什麽叫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就如今這副冷面閻羅的模樣,跟“和善”二字哪沾的上邊?

三司聯審,刺客招供之後,自有人根據其他線索一並追查下去。只不過人多手雜,倒也有人想要從中動手腳,但都被蕭元景防著,給挑了出來,嚴加懲治。

這件事情牽扯頗多,朝局為之動蕩,也開始有人上書,指責蕭元景此舉是趁機排除異己,包藏禍心。

可皇上從始至終卻都是並沒阻攔,算是默許了蕭元景的所作所為。

當年為了保全大局,也為了皇家顏面,他已經虧待過蕭元景,這些年來每每想起來都覺著後悔。如今事情又牽扯到蕭元景的性命,他總是要有個當父親的樣子。

更何況,他如今年事已高,身體不濟,終歸要挑出一個儲君的。

五個兒子中,太子近些年愈發糊塗不中用,安王先天不足體弱多病,秦王虎狼之性,最小的甚至尚未開府封王……思來想去,也就只剩了蕭元景。

只是蕭元景這些年來不涉朝政,沒有威望,怕是不能服眾。

皇上如今,也是意在考查蕭元景的能耐,若他真有這個本事,那也不介意將位置留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