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第2/3頁)

老臣們痛心疾首,一副蕭元景不改主意他們就要撞死當庭的模樣。

加之蕭元景剛繼位,這些人便有些倚老賣老的意思,恨不得將三十六計都搬出來,說什麽的都有。

先帝在時,曾很是悵然地同蕭元景感慨,說身為帝王,要思慮的事情太多了,情愛也是由不得自己的,終有一日他會明白。

蕭元景那時就不認同,到如今被群臣脅迫著,仍舊不認同。

誠然那話有三分道理,可歸根結底,卻還是看自己怎麽想的。若是站定了不動搖,朝臣再怎麽說,也礙不著什麽事情。

只要朝堂政務能料理好,何必用後宮來穩固?

無非就是用情不夠專一,又想著走個捷徑,不願意為此費力氣罷了。

蕭元景從來不吝於為南雲多走些“彎路”,甘之如飴。

“諸位應當也知道,朕早先遇刺之事。”等他們都將話給說盡後,蕭元景方才開口道,“若不是有她舍身相救,朕只怕早就命喪廢太子之手,如今也不會坐在此處了。”

眾人交換了眼神,有人上前來:“姜娘娘的確是有功在身,只是循著舊例,以她的出身,四妃之位也盡夠了。一朝皇後之位,終歸還是要出身名門世家的閨秀才擔得起……”

“是否擔得起,是由朕說了算,還是諸位說了算?”蕭元景問道。

眾人面面相覷,一時間並沒想好怎麽答這話。

“她救了朕的命,在鬼門關前走過一遭,諸位口中的世家閨秀誰能以命予我?”蕭元景挑了眉,“還是說,朕的命就這麽不值錢?”

他這已經算是詭辯了,可身份在這裏擺著,誰也不敢反駁。

“眾卿應當也知道,朕早些年不問朝事,是個不入流的閑散之人。是遇刺之後,方才入朝。”蕭元景垂眼看著跪在那裏的一眾老臣,始終並沒讓他們起身,“朕坐上這個位置,是想要護著自己看重的人,而不是為了被指手畫腳。”

“我留眾卿官職,是想要你們為國為民出力,而不是將精力都放在朕的後院之上,為了這麽點事,就拉幫結派來鬧的。”

蕭元景說這話時平靜得很,並不似動怒,可卻誅心得很。

眾人連大氣都不敢出。

他們見識過新帝的手段本事,但卻沒料到,他會在這件事上如此執拗。

“你們也不必再說什麽出身如何,普天之下,哪位世家閨秀能比皇後尊貴?”蕭元景道,“若是誰再敢非議皇後,朕絕不會輕饒了去。”

蕭元景見他們都沒了話,輕描淡寫道:“還望諸位今後都能將心思往朝局正事上放一放,若是不想幹了,直說就是……都退下吧。”

眾人聽出他話中的意思來,也毫不懷疑他真能做出此事,紛紛噤若寒蟬地告退。經此一事,他們算是意識到,新帝不似先帝。

出門後面面相覷,隨即搖頭苦笑著散去了。

蕭元景幹凈利落地料理此事,而內務府那邊,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著封後大典。

只是南雲如今有孕在身,並不適合太過繁瑣的典禮,內務府便酌情刪減了些瑣碎的事宜,留了最重要的部分。

饒是如此,封後大典進行到一半時,南雲卻還是累得厲害,險些沒等站穩。

身上的層層禮服、發上的釵環鳳冠都太重了些,她受傷之後身體虛弱,尚未將養回來,如今自是力不從心。

好在蕭元景及時扶了她一把,方才算是站穩。

南雲偏過頭去,飛快地沖蕭元景笑了笑,又端正了神色,一本正經地依著禮節走著。

可蕭元景卻並沒再松開她,而是順勢攥住了她的手,十指相和,不疾不徐地並肩登上了高階。

南雲先是一怔,隨即垂下眼睫來,抿唇笑著。

正紅色的衣擺鋪開來,金線繡著的鳳凰在暖陽的照射之下熠熠生輝,愈發襯出她的好容色來。

蕭元景一身墨色的禮服,帝王氣度盡顯,可冠冕之下的神情卻顯得很是溫柔。

帝後兩人並肩站在玉階之上,確是一對璧人。

眾人匍匐在下,恭恭敬敬地行著禮。

南雲攥著蕭元景的手,輕聲道:“像是做夢一樣……”

自她在落魄之際遇上蕭元景始,到如今,尚不足一載,可再想起來卻像是恍如隔世一般。

打從進寧王府那一日起,她就自覺拋下了所謂的顏面,那時並沒料到,蕭元景會替她補上所有遺憾,還將她如珠似寶地捧在手心護著……就如同父親在時所說的那樣。

兜兜轉轉,好在她還是尋著了個這麽一個人。

蕭元景摩挲著她指節,低低地笑道:“往後余生,我都會陪著你。”

玉階之下,眾人畢恭畢敬的,誰也不敢擡頭看。

玉階之上的帝後二人,卻在這種情形之下說起情話,互許終生來。

南雲仰頭看向他,笑盈盈的:“我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