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第4/5頁)

元寶的臉上並沒有太多歡喜,歪著臉蛋晃悠了一下。

太子伸手把元寶抱上步攆,看著他憂慮糾結的表情,問:“不喜歡去皇祖母那裏?”

元寶搖了搖頭,小嘴嘟嘟的,“我喜歡皇祖母,可是這幾次每回去皇祖母那裏,都有好多貴女夫人,皇祖母就一直問我喜歡哪一個?”

“那你喜歡哪一個?”太子忍俊不禁,便想逗一逗他。

“我……父王!”元寶正要認認真真的回答,忽然明白了親爹是在戲弄自己,頓時氣到了,一直到出了東宮上了馬車也扭著頭不去看他。

太子和元寶進了皇宮便分頭行事,太子去乾元殿參加朝會,元寶去禦書房的偏殿聽先生授課。元寶年紀雖小,卻特別聰明,皇帝一高興就提前給元寶開蒙,也不讓布置作業,就是去聽,聽多少算多少。素日裏太子來上朝都帶著元寶過來。為元寶授課的都是翰林院中各類的翹楚,這陣子在聽四書五經,授課的是最善經疏的梁翰林。

“元寶弟弟,你來了。”元寶一跨進偏殿,就有人跑過來迎接他。

來人是恭王家的兒子,四歲半的劉鈺。當初太子議親晚,不少皇子耐不住少年寂寞找了女人,劉鈺的娘就是恭王在外頭的相好,本來只是尋常的露水鴛鴦,誰知竟然生出孩子了,還是皇上的長孫,原本那樣的身份是進不得王府的,但東宮出了事,皇後就破例下了玉牒,賜了劉鈺的娘一個王府側妃之位,誰知道她是個沒福氣的,還沒等到進王府就染了風寒過世了。

除了劉鈺,陪著元寶上課的還有肅王家的兒子,三歲的劉琳。劉琳跟元寶和劉鈺不一樣,他是王妃生的嫡子。

元寶跟劉鈺一同坐下後沒多久,肅王妃就送著劉琳進來了。

“琳兒,快叫哥哥。”

肅王妃生得很小巧,笑起來十分討喜。原本她不舍得讓劉琳這麽小就進宮來學習,但肅王說在父皇的禦書房學習,機會難得。雖說自家不謀什麽,但劉琳若能得到父皇的喜愛,前程也會好一些。再說了,元寶也在呢!元寶雖然不是東宮的嫡子,但這幾年誰都看得出皇帝和皇後對元寶的寵愛。太子繼承大統是板上釘釘了,將來劉琳大了,若是跟元寶親近些,肅王府也不會沒落。

每回來禦書房,肅王妃都會帶上自己親手做的糕點,每個孩子分一點。元寶和劉鈺都是沒娘的孩子,她心裏覺得可憐,待他們從來都是很親切的。

可惜劉琳年紀太小,話也說得不太清楚,反應也有些慢,肅王妃催促了他幾次,他才把注意力轉到元寶和劉鈺這邊,又輕又快地喊了兩聲:“哥、哥。”

“真乖,跟著哥哥好好上課,一會兒娘來接你。”肅王妃碰了碰劉琳的臉蛋,起身從宮女那邊那了一個精致的食盒,擺在元寶的桌前,“一會兒上完功課,你們三兄弟分著吃吧。”

元寶點頭,“謝謝嬸嬸。”

聽到外頭太監說梁翰林到了,肅王妃便離開了偏殿。

琉璃默然走上前,將元寶桌上的食盒提了出去。

梁翰林是兩年前科考點選的庶吉士,雖然年紀輕輕卻在四書五經上頗有些獨到的見解,寫出了不少轟動儒林的文章。

給三位小皇孫講課,梁翰林頗下了一番工夫,雖然也帶著他們誦讀經文,但更多的是給他們講故事。三個皇孫年紀小,最小的三歲,最大的也就四歲半,劉鈺時常走神開小差,劉琳不時打瞌睡流口水,只有元寶會從頭聽到尾。梁翰林知道這小課堂是專門給元寶開的,也就不在意這些,專心講故事。

往常的課是一個時辰,中間休息一刻鐘,今兒皇後那邊傳了話,梁翰林講滿了半個時辰就給下了課。宮女端了水給三位皇孫凈手,又把分好的糕點端過來,一人跟前擺一排。

肅王妃今日準備了三樣,有桂花糕、棗泥酥和茯苓餅,怕孩子小吃了積食,每人每樣只有一塊。

吃過糕點,坤寧宮就來人接了。三個孩子依次上了步攆,元寶的步攆在最前面,其次是劉鈺,然後是劉琳。

等他們三個到坤寧宮的時候,殿內已經坐滿了人。

不出元寶所料,皇後娘娘請的人都是夫人和貴女們,不過每一回,宴會上都會多幾個生面孔。現如今,皇後娘娘對太子妃的標準並沒有那麽挑剔,采取了廣撒網的方式,比如今日,除了公侯府和一品大員家裏的那些熟客,甚至還來了四品京官家裏的女眷,她們初次受邀來坤寧宮飲茶,顯得格外緊張和局促。

“唷,本宮的元寶來了呀=。”皇後正與人說著什麽,瞥見從殿外走進來的三個小團子,頓時滿臉笑意。

“皇祖母。”三個團子一起朝皇後行禮,連三歲的劉琳也做得很好。他進禦書房學習之前,肅王和肅王妃在家裏教得最多的,就是如何給皇帝皇後行禮。肅王並非皇後所出,母妃早已失寵,因此非常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