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出事(第2/3頁)

原來只是在塞上有那個傳聞,後來不知怎麽著,這傳聞又一路向南,傳到了京城,甚至皇宮裏頭也有了不少相關言論。

就在公主大婚之後,四月出發之前,四爺令養心殿總管蘇培盛配合粘杆處首領蘇倫嚴查流言一事。

此事涉及人員不少,東西六宮都有牽連,甚至還扯出了福惠的兩個貼身太監。

四爺將福惠身邊的兩個太監一人罰了八十板子,就在阿哥所大門外的宮道上行刑。

雖然四爺在打完那兩個奴才後,就把他們給換掉了,但不管怎麽擺脫關系,那兩個就是福惠的人。這事兒阿哥所裏來來往往的兄弟和同窗們都看見了,也有不少好心人安慰福惠。福惠是個要強的孩子,在上書房裏從來都是被先生誇被同學捧的,這次丟了這麽大的人,當即臉上就有些掛不住了。

後來福惠情緒就一直不大對,身子也斷斷續續不好,四爺一則是忙著北巡之事,二則是覺著福惠都十歲大的孩子了,連自己的貼身太監都管不好,給個教訓也是好的,故而對這個兒子那些不正常的情緒也沒怎麽太在意。誰也沒想到,四爺不過出趟門的功夫,福惠竟然就這麽沒了。

靜儀這才想起,或許四爺這次帶了所有孩子北巡,卻獨獨沒有帶福惠。或許這對於才是最後的致命一擊。

福惠對於當年“九龍奪嫡”一系列事件印象不深,思維也跟不上,不覺得四爺是在避嫌,更多的是覺得,阿瑪厭棄了他,不要他了。本來又不是什麽豁達的孩子,沒有了額娘,沒有了外家,只有阿瑪,而今連阿瑪也不再喜歡他……一時受不了,情理上也是能說通的。

同樣面對著四爺,靜儀幾人都是在雍親王府長大,把四爺當父親居多。而福惠從懂事後就住在宮裏,先把四爺當皇上,再當阿瑪。是而福惠從來都是喊四爺皇阿瑪,而靜儀早就種下了習慣,幾個在私下裏叫阿瑪更多一些,只有在一些稍正式一些的場合才會稱呼皇阿瑪。

相比於靜儀對福惠的心痛和可惜,弘歷就淡定多了,他甚至覺得福惠是自找的。

四爺登基後,幾乎是把什麽好的都給福惠了,對他的優待是顯而易見的,即便當初罰了福惠的奴才,但從來未曾對福惠表現出冷漠,還是該怎樣怎樣。

當年阿瑪在府上也曾打了三哥的奴才,平日裏也沒少當著幾位兄弟的面吐槽三哥,他可是從沒見三哥作出福惠這幅樣子,可見還是福惠自己的心理素質不過關。

話說回來,福惠這孩子太天真了,人家說他是太子就是太子啊?還當真了,四爺剛登基時候,也沒少人說太子會是長子弘時的呢,弘時可從來沒當過真。這福惠還天天被誇聰明呢,比起三哥都差遠了。

弘時也沒有想到,在未來的乾隆皇帝弘歷心中,他會有成為智慧代表的這麽一天。

出了這事,四爺再也沒了帶閨女住圓明園的心情,回京之後依然還是奔赴了紫禁城中。

靜儀先回公主府,到家後才得了信兒,富察二姑娘慧芬在六月裏便已經嫁了人,忙叫著秦潤備了禮給二姑娘的娘家和夫家送了過去,再對著納喇氏說上一聲,等得空了過去陪太太說說話。

福惠是小輩兒,又尚未成人,依著規矩是不能大辦的。靜儀作為姐姐也只能換上素色衣衫,去宮裏頭給福惠上幾炷香,其他的什麽都做不了。

靜儀經過翊坤宮時,一個年紀不大的綠衣嬪妃過來請安。

靜儀大體知道這是四爺的嬪妃,具體是誰並不知道。倒是青楓認出了來人,在靜儀耳畔輕聲道:“這位是海常在,現住翊坤宮。”

靜儀對著海常在點點頭,海常在避身,再給靜儀一福,站在原地送公主離開。

這幾年四爺一直沒有再封六宮,年輕嬪妃進宮來是什麽位份,現在依然是什麽位份。靜儀也是穿越後才知道,像影視劇中皇上今兒看著你好封了貴人,明兒看著你好封了才人的戲碼,在清宮當中是不存在的。皇帝每次封妃都是大工程,冊封程序很多,一個也不能少,為著避免麻煩都是攢多了批量運作。

靜儀對著攬月隨口問道:“海常在而今還算得寵麽?”

這姑娘長得不錯,打扮得很是體面,還住著翊坤宮,想來是在宮裏頭過得不錯。

攬月道:“奴婢聽人說,海常在的性子比較安靜,不大愛鬧騰。萬歲爺想起她會過來看看,有時候一忙幾個月都想不起來。要說得寵,萬歲登基後選秀入宮的這些嬪妃們,還是一位姓安的常在更得寵一些。”

靜儀想起幾年前時候,她曾在翊坤宮前遇上年氏。年氏穿著一身銀紅色闊袖妝花旗袍,一邊笑著關心靜儀,一邊擠兌皇後的情形,仿佛還是上個月的事情,突然有種物是人非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