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第2/4頁)

小粉絲的厭女情緒,大概和她生了顆玲瓏剔透的心,以及看遍冷暖的眼有關,她沒有被現實生活蒙騙住,所以才會清醒而反感厭惡。

說實話,米哈能收到這樣的一封信,然後被喜歡被向往著,其實是一件挺榮幸的事情,從這個小粉絲的生活環境來推測,這個半大孩子能有這種社會認知絕對是天賦使然,如果換一個環境,把這個敏銳和清醒用在其他地方,說不定也是個天才。

米哈把這封信拿給董曉春看的時候,她就相當的驚訝,不管是從女孩子的自我認知還是清醒理智,她都發現了不少的閃光點,情商要比智商更難得,更別說這種天生就通透的人,在她生活的閉塞小縣城裏能考慮好自己的後路保持學習成績和警醒,那如果能換一個更好的環境呢?

“米哈,你要回信嗎?”董曉春看米哈點頭,想了想之後挺認真的去抱來了一批材料。

米哈翻了一下沒看懂,“這是什麽?”

“近百年來,自然科學、人文作品、機械動力、信息開發等等方面的傑出女性資料。”董曉春收集這些材料很久了,然後把它們全部塞給米哈,“這是我之前大學的時候一個辯題的資料,不斷的更新也留到了現在。”

提到這個辯題,董曉春難得的有幾分嘲諷,告訴米哈他們當時辯的是“從藝術、科學、生物等等領域是否可得男性的智商要優於女性”,哪怕時間已經過去十幾年,董曉春提到這個辯題還是忍不住的翻白眼。

“我現在還記得當時正方拿出資料,列舉了古今中外的各個名人學者,驚得我當時都以為對方是走後門進的學校。”性子這麽平和的董曉春提到這個都氣,凡是疑問男女雙方是否有智力差異的全是需要敲腦殼清醒的,近現代史是白學的嗎?女性真正能擁有受教育權的時間也就百年,和漫長的歷史相比,這麽短暫的百年之內,大數據顯示出本科畢業生中女性的數量就已經高於男性了,這還用回答智力差異的問題嗎?

甚至說,按照教育性價比來說,投資女性的收益絕對要高於男性,只不過是這個觀點實在太挑戰目前的社會規則,很少有人真的提到這個數據。

董曉春現在把資料全部給米哈,就是讓米哈盡情的回信,不僅要告訴小粉絲外面的世界真的不一樣,還要告訴她女性其實比她想的還要厲害,鍋碗瓢盆抓奸生子並不是一個女性的全部使命。

性子柔軟的人一旦爆發起來,才是真正攔都攔不住的,米哈這邊認真的給小粉絲回信之後,董曉春還沒有氣消,導致這兩天家裏吃飯的氛圍之中都帶著幾分冷冽。

林君默默咽了一口苦瓜,看著湯碗裏的菠菜也難得有點臉綠,曉春再情緒波動下去,家裏的三餐都要綠了,“咳,米哈把信寄出去了?”

“嗯,已經寄回去了,工作人員那邊也會多注意一下免得她出什麽意外。”米哈單獨立了一筆款項留給這個小粉絲,只要她努力往上跳,‘姊妹’的工作人員就會把這筆錢用上,牢牢的抓住小粉絲的手把她拉上來。

佛.度有.緣人,米哈救的也是自救之人。

董曉春聽到她們的對話臉色稍微好了一點,然後長嘆了一口氣顯得有點低落,也是,她們一直在努力奔走去拯救更多需要幫助的女孩子們,但是誰能想到,會有女孩子得上厭女症呢?

怪這些女孩子嗎?不,正是因為她們看到了差距,感覺到了絕望,所以才會羨慕男孩子,甚至希望自己也成為他們的一員,逃離她們快要被牢牢束縛的命運。

“曉春姐,你記不記得我畢業的時候寫過一個金獎的劇本?”杜行默默把碗遞過來,讓豆豆和米哈趁機把不想吃的菜都剝給他,這兩天董曉春做飯,蔬菜的比例實在太大讓她們吃不消,所以只能求助杜行。

董曉春被杜行的話吸引注意,沒有注意這邊在偷渡青菜,愣了一下,“你是說《她她》?”

“嗯,想投資嗎?”杜行剛讀大學的那幾年,差不多是國內影視作品最巔峰最開放的時期,哪怕現在的觀眾回過頭去看,也會驚訝於電視劇的尺度和思想開放。

杜行的創作角度一直都很溫和柔軟,《她她》就是一部以女性為主題創作的單元劇形式劇本,當初參加一個比賽的時候還拿了金獎,也是杜行的畢業作品。

米哈不太理解這段時期的作品風格,但是聽杜雅文在旁邊提醒,《粉紅女郎》、《任長霞》這種優秀的女性題材作品都是在那個階段播出的,米哈就肅然起敬了。

好的作品,是可以打破性別壁壘的,米哈不知道杜雅文提到的這兩部電視劇播出的時候是何等盛況,但是她當時拿著平板補劇的時候,身邊的大力甚至開車的司機都能如數家珍的回憶情節,可見這兩部劇不僅打動著女觀眾,更無差別的也在感染男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