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洛水之神(第2/2頁)

“這條城中河是引洛水而來,傳說洛水之神原是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女兒,美貌無比,因溺於洛水,死後成神。”

大殿下突然說起了故事,許京華不由轉回頭,看著他等下文。

“‘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三國曹子建寫了一篇《洛神賦》,這樣描繪洛神。”

劉琰的聲音正介於少年與青年之間,既清朗又帶點磁性,《洛神賦》的句子本身也韻律優美,他緩緩吟誦,動聽動人之處,尤勝樂曲。

連許京華這種根本沒聽懂意思的,都覺得洛神一定美極了。

“真好聽,你能再念一遍嗎?”

劉琰回頭看她,眼睛一轉,點點頭:“‘翩若驚鴻,婉若遊龍。’鴻就是鴻雁,這一句是說洛神姿態飄然如驚飛的鴻雁,婉約如遊動的蛟龍……”

他一邊念一邊解釋了一遍,許京華居然也認真聽下來,還跟著念:“‘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真好聽。”

劉琰微笑:“後面還有呢,‘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一直念到,“‘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才停下。

許京華聽得如癡如醉,贊嘆道:“簡直比唱歌還好聽。”

“詩文原合韻律,所以即便無樂,聽起來也悅耳動聽。不過這篇《洛神賦》太長了,你一時半刻,很難記住。”

“我聽聽就好了。”

劉琰可沒打算輕易放過她,讓她只聽聽,就接著聊曹子建:“其實曹子建還有短詩,有一首《白馬篇》,你應該很喜歡。”

許京華不知是圈套,好奇道:“是寫白馬的嗎?”

“我念一遍,你聽聽,能不能明白他寫的什麽。”劉琰笑得溫文爾雅,“‘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這兩句十分簡單,許京華不但聽懂了,還指著自己說:“幽並遊俠兒。”

劉琰笑著點頭:“不錯。”一口氣把後面的句子全念了,“‘……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許京華聽得熱血沸騰,拍手道:“好!‘長驅蹈匈奴,左顧淩鮮卑’,我喜歡!”

“你記性真好,我才念一遍,你就記住了。”劉琰不吝贊嘆。

許京華自己不好意思了,“嘿,我就記住這句和最後一句了。”

“那我從頭教你吧?”劉琰開始拉緊圈套繩索。

許京華渾然不覺:“好啊。”

劉琰心裏得意地一抽繩,趕在下船之前,就教會了許京華背這首《白馬篇》。

許京華進了大殿下的圈套,不但不自知,回慶壽宮還美滋滋地給太後背誦了一遍。

太後含笑聽她背完,贊道:“京華真是聰慧,這麽長的詩,轉眼就學會了。”

“是大殿下教得好,他教我一句,講一講意思,我就很容易記住了。”

太後看向劉琰,祖孫兩個心照不宣地對了個眼神,“那很好啊,以後多跟著琰兒學。”

學背詩比學寫字有意思多了,許京華並不抗拒,答應得很爽快。

旁邊郭楮看著,卻十分疑惑,等到劉琰和許京華都回房休息,便問太後:“娘娘不是不想讓姑娘同殿下太親近麽?”

昨日皇上提起,娘娘都只淡淡回道:“琰兒從小只有劉毅一個玩伴,劉毅成家後,他也是孤單。如今京華剛來,琰兒難免覺得新鮮——他們兩個,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再投緣也有限。”

皇上一聽就知太後心思,再沒提這話,怎麽今日?

“分怎麽親近,兄妹當然好。”太後站在窗邊,望著門口那一小片剛灑下種子的土地,“而且這同兩個孩子本身無關。”

孩子都是好孩子,就是皇上太異想天開了。京華當然好,但絕不是能做太子妃、乃至於皇後的好,許家父女倆根本給不了劉琰需要的支持,更何況,自己已經被這宮城困了大半生,又哪舍得京華這樣自由長大的鳥兒,也被關進籠子?

“明日你去見毅兒,許府那邊的下人,你幫著好好選選,千萬別出岔子。”

郭楮應聲告退,出宮就去見齊王,有他幫忙,只又過了五日,保定侯府就收拾妥當,只待主人入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