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探明(第2/3頁)

“寫封信就叫來往嗎?”劉琰面色冷冷的,“音訊隔絕,有時只會助長某些不切實際的向往,就像我一直把姨母的模樣想象成母後的,心底總對她們有親近之感,現在又如何呢?”

京華無非是不想聽見段弘英成親的消息,但要她斷了這個念想,這消息就無論如何都得讓她知道。

楊靜聽得直撓頭,還是不太懂,但他想起了陸姑娘的事,“殿下是不是忘了同郡主說陸姑娘的事?”

“這事不急,一會兒再說吧。”

齊王府就在洛河北岸,馬車又行了一會兒就到了。

齊王聽說太子也來了,十分驚訝,迎到人時,忍不住說了一句:“你出宮也太頻繁了吧?”

“昨日是誰嫌我不來您這兒的?”

“我不是那個意思。”

齊王把侄兒侄女帶進他方才納涼的水榭,打發了閑雜人等,只留親信崔鎧服侍,“我只是想給你提個醒,不要以為入主東宮就萬事大吉,還該比從前更謹言慎行才是。”

這是正經話,劉琰也剛吃了一個教訓,便起身向齊王行了一禮,道:“五叔教訓的是,侄兒記下了。”

“行了行了,大熱天的折騰什麽,坐下說。”齊王轉頭看向許京華,“昨日我不是剛去看過你麽?怎麽這麽熱的天,你又跑來了?伏天悶熱,宮裏娘娘都不舒坦,像是中暑,你可別把自己折騰病了。”

“娘娘中暑了嗎?”許京華忙問,“我想著明日再去給娘娘問安呢。”

劉琰插嘴:“我早上去瞧娘娘,說是有些頭暈,不礙事。”

齊王道:“她同你說,總是往輕了說。不過好像也沒到中暑的地步,就是食欲不振,身上也沒力,我覺著是慶壽宮後殿不通風,娘娘又不敢多用冰,正琢磨跟皇上說,讓娘娘換個地方住。”

許京華瞎出主意:“是啊,後殿確實不通風,不如搬去禦苑,那邊鄰著水的宮殿,應當挺涼快的。”

“那邊涼快是涼快,但宮殿多半沒有裝門,大敞四開的,蚊蟲又多。”齊王不贊同。

劉琰道:“我瞧著五叔像是有主意了,就別賣關子,直說了吧。”

齊王一笑:“就你機靈。我是想起宮城外,西面不是還有個神都苑嗎?雖然當初重建宮城時,扒了那邊的顯慶宮,但神都苑裏還有別的宮殿呢!”

“神都苑是什麽地方?”許京華問。

劉琰答道:“原是離宮。先帝北伐之前,流賊馮志新占據洛陽多年,他覺得宮城王氣不足,就在神都苑建了顯慶宮。”

“此賊大約知道自己不能長久,格外地窮奢極欲,在顯慶宮四周還建了不少宮殿,到咱們把宮城重建完了,都還有好些沒用上。那些地方空著也是空著,不如收拾一下,讓娘娘過去避暑。”齊王道。

“這倒是個不錯的主意,聽說神都苑的山水勝景,比禦苑還要美。”

“禦苑才多大地方?神都苑都快有整個宮城大了。”齊王說完,問劉琰,“你也覺得這主意不錯?那你看,皇上能答應嗎?”

“只要是為娘娘好,父皇肯定答應。說不定父皇也想一起去避暑呢。”

齊王搖搖頭:“那可不成,洛陽百姓恨透了馮志新勞民傷財,當初差點把神都苑給燒了,皇上這時候就去神都苑住,傳出去可不好聽。”

這倒是,太後娘娘過去住,可以說是養病避暑,隨便收拾一下就行,皇上要去,就不是那麽簡單了。

齊王接著又說:“你要是覺得行,一會兒我和你一起回宮,去同皇上說這事,如何?”

“五叔的主意,做甚還拉著我?”

“咱倆商議過了,就是咱倆的主意,盡孝的事,我拉著你,皇上肯定高興。”

劉琰想想也是,便答應下來。

齊王又對許京華說:“要不你也一起去吧,傍晚還能涼快些,省得白日裏出門,熱得難受。”

“好呀,我去瞧瞧娘娘。”

說好這事,許京華帶著點心去見齊王妃,和她說了會兒話,齊王妃聽說她要進宮去看太後,也想同去,就打發人去告訴齊王。

齊王正和劉琰說:“我不知道你,反正我是記得,有幾年先帝同皇上之間,關系特別僵,先帝平常甚至不肯見皇上,有什麽話就讓娘娘去和皇上說。皇上便只好閉門讀書,連東宮臣屬都不怎麽見。”

劉琰到底比齊王小四歲,這些事情並沒有印象,只覺得先帝和皇上並不親密——這一點,倒是跟皇上與他差不多。

“所以你自己要把握好這其中的度,少說少做,不要自己總出宮來,能打發人就打發人,實在不行,你把宋懷信叫進宮去,也比你自己天天往外跑強。”

劉琰點點頭,崔鎧瞧著這個空兒,回稟道:“王爺,王妃打發人來傳話,想一同進宮去給太後娘娘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