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堵不如疏(第2/4頁)

太後慢悠悠道:“修剪花枝,是為了讓花兒開得更好,可不是為了讓她長不高的。”

“但她長偏了,您不得糾正糾正嗎?”

“哪兒偏了?”太後退後幾步,仔細端詳面前這盆山茶花,“我看挺端正的。”

“母後!”

齊王急了,正要明說,外面來人回話,說太子殿下送了東西和給郡主的信來。

來的是楊靜,除了給許京華的信,還有幾罐東宮自己做的蜜漬青梅,說是拿給娘娘、齊王妃和郡主嘗嘗。

太後問了劉琰這些日子的起居日常,叮囑楊靜好好伺候,又讓人拿了些醬瓜給他,便將人打發走了。

齊王瞧著人一出去,立刻走到太後身邊,拿起那封厚厚的信。

“放下。”太後聲音不高,卻很嚴肅。

“母後,昨日你也看到了,劉琰他分明……”

齊王話剛說到一半,許京華已從偏殿過來,遠遠問道:“娘娘,是不是東宮來人了?”

太後伸手從齊王那裏拿回信來,側頭向許京華笑道:“你耳朵還挺靈。昨日不是剛見著面嗎?怎麽這麽快就送信來?”

許京華快步走到太後跟前,瞟了略顯奇怪的叔父一眼,答道:“是之前寫的。”

太後把信遞給她,也瞥一眼旁邊虎視眈眈看著信封的齊王,“你告訴琰兒,他只給你寫信,你叔父眼紅嫉妒了。”

“呵呵,是啊。”齊王磨著牙冷笑,“白疼了這臭小子十幾年了。”

許京華瞧瞧齊王,瞧瞧太後,總覺得好像哪裏不對,但又看不出到底哪裏不對,便答應道:“好啊,我一定把原話告訴太子殿下。”能趁機說他一句臭小子,還挺好玩的。

她拿了信著急看,沒再多留,齊王看著她匆匆離去的背影,眉頭幾乎打結,痛心疾首道:“母後,不管真的不行了!”

“那你想怎麽管?你也是從情竇初開年紀過來的,這事管得住嗎?”

“您想管,肯定有辦法!”齊王對自己母後頗有信心,“皇兄的態度,您也知道,再放任下去,那才是真的管不了了。”

“我倒是有個辦法,就怕你不聽。”

齊王欣喜:“怎麽會?兒子一向最聽您的話了!”他繞到太後側面,伸手給太後捏肩,“什麽辦法?”

太後莞爾:“你倒是真著急。”

“這怎麽能不著急?他們倆湊一對,對咱們來說,實是有百弊而無一利……”

太後笑意收斂,側過頭看著兒子問:“咱們是誰?”

齊王一愣:“咱們……就是……”他伸手比劃了一下,“這望春宮裏的人啊。”

太後轉回頭去,齊王瞧著母親神色不對,小心翼翼問:“兒子說錯話了嗎?”

“你有沒有想過,這話要是讓琰兒聽了,可有多難過?”

齊王忙辯解:“兒子不是那個意思,其實對他來說,也完全有更佳選擇……”

太後一嘆:“你自己選妃的時候,只要你喜歡就行,到琰兒便得衡量利弊、選個最佳了?”

“他怎麽能一樣?他可是太子!”齊王蹲下來,扶著母後膝頭,低聲道,“我知道您疼劉琰,但東宮不可能只有一個太子妃,少年情動總會過去,他沒有京華,照樣能活得好好的,我們京華卻不行!我不能讓她去吃這個苦!”

太後默然片刻,才點點頭說:“你說得對。”

齊王一喜,不料太後下一句竟是:“那就更不要管了。堵不如疏的道理,還用我細細同你說嗎?”

“您是說……”

“京華如今還沒有那個心思,你生攔著,不讓她和琰兒往來,以她剛強的性子,只會適得其反。”

“那總不能放任自流吧?”

“世上又不是只有兩條路,你上次不是說,瑟瑟家裏有個侄女,也活潑好動,興許跟京華合得來嗎?”

齊王眼睛一亮:“對啊!我們多叫幾個閨秀來,和京華熟悉熟悉,朋友多了……”

太後微笑點頭:“你回去跟瑟瑟商量一下,給她們小姑娘們辦個聚會,就定後日吧。”

齊王妃姓朱,乳名瑟瑟,父親朱昭遠因在北伐收復神都時立下戰功,而獲封衛國公,雖然去年以上將軍銜致仕了,但齊王妃的長兄朱正明仍在靈州領兵、任宣撫使,是朝廷倚重的鎮邊大將。

她是家中幼女,長兄朱正明的女兒沒比她小幾歲,正和許京華同齡,齊王妃早就想介紹給許京華認識,只是一直不得機會而已。

所以齊王回來一說,齊王妃就高興起來:“荷花都謝了,湖上沒什麽景致,孩子多了也不方便活動,要不就在流芳院吧?那裏正好收拾出來了,兩個皇子什麽時候回宮?”

流芳院在結綺院對岸的上遊,劉瑜劉琦兩個就暫住在那裏。

“今日不走,明日一早也就走了。流芳院還真合適。”

夫妻兩個商議起送走兩位皇子後,要如何布置流芳院,絲毫沒考慮過兩位皇子想不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