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2/2頁)

“基層培訓?”程書記放下茶杯,認真道,“這個培訓是咋回事?”

“這個培訓,我之前考慮的是針對婦女同志的,現在程書記您說讓我搞培訓,我覺得男同志也能一起做。比如女同志可以給他們培訓一些做衣服,織毛衣之類的手工手藝,讓他們除了種地之外,還有別的本事。男同志可以培訓他們泥工,養殖之類的本領。”

她之前還真沒想過給程書記提這些,只準備訓練一下女同志。算是婦聯工作的一部分。畢竟她表現的再好,也只是一個婦聯的幹事,人微言輕。現在程書記找她頭上來了,她覺得程書記既然自己找過來了,說明對她的意見還是願意聽聽的,她就幹脆試著講講。

程書記好奇道,“這些有啥用呢?老農民用不著這些呀。”

“程書記,這年成不好啊,啥時候也不知道能好起來。但是咱們這邊是沒糧食,還有一部分地區是不缺糧食的啊。”

這場幹旱雖然面積廣,但是還有沒涉及到的地方。以前蘇曼就聽一個老人說過,說她們那會兒困難時期,很多地方人吃不上飯,他們那裏還能吃上白米飯和紅薯飯。

她認真建議道,“不農忙的時候,咱公社就去外面找單位接活回來做,給農民同志們找一條收入的路子,大夥兒不是都能多一口飯吃嗎?”

“還能去外面接活?”

“咋不能啊,外面那些單位都是有產量要求的。但是如果多招了工人,他們養不活,壓力大。如果我們接一些不需要機器設備的活回來做,他們給一些工錢,這不是互惠互利嗎?咱到時候好好試試。”

程書記和郝主任目瞪口呆。

還能這麽操作?

倒不是他們腦子不如蘇曼好。而是見識的東西還是沒蘇曼多。他們被這個時代的條條框框限定起來了,不敢踩線。但是蘇曼就能在這裏面找漏洞。

郝主任擔心道,“農民是不能接活的,這是走資本主義的路子。”

?

“私下裏不能接活,但是咱公家不能組織嗎?之前不是還搞煉鋼嗎?我記得好像還搞過養殖場之類的。咱們可以組織一個北河公社服務廠。咱不給農民發工資,咱給農民同志發工分。用工分換東西。”

這個時代的公社還是想過很多辦法讓農民日子過的好起來的。只不過技術實在跟不上。養殖場開起來沒多久,豬病死了……也養過果樹,然後發現花的時間挺多,結的果子沒多少。還不知道往哪裏送。

程書記心裏很擔心,但是心裏又很癢癢。他腦子裏想著如果這事兒成了,北河公社的農民確實日子能過的好一點了。

但是他心裏對這種未知的事兒挺害怕的。

蘇曼見他們挺猶豫,就道,“要不這樣,咱也不著急。先把培訓給做起來。這手藝甭管用不用的上,她們自家人也是要穿衣服的。也是個生活的手段。還可以培訓大夥兒果樹種植技術。這果樹要是種好了,也是糧食啊。反正農閑也是閑著。”

這最後一句話說程書記心裏了。農閑閑著也是閑著,有想法就試試看唄。至於最後成不成,先不想這麽遠。

老實說,他這要不是被縣裏一直誇,誇的有些飄了,還真的有些不敢聽小蘇講這些的。

“那行,這個培訓工作你去做吧,有啥需要,就讓小王配合你。我回頭會讓小王給你安排的。”

蘇曼點頭應下了。

等出了程書記辦公室,郝主任拉著她道,“這事兒能辦成嗎?”

蘇曼嘆氣,“郝主任,不管咋樣,我還是希望能成的。你想啊,咱們女同志為啥立不起來?一方面是思想上受到這麽多年的壓迫,另外一方面,還是腰杆子不硬啊。腰包不鼓,腰杆子硬不起來。”

對於這個觀點,郝主任深有體會。她在家裏咋就能當家呢,說一不二呢,那都是因為她是公社幹部。

蘇曼道,“這要是成了,以後願意上進的女同志們就能夠掙更多的工分了,不會因為體力比不上男人,就比他們工分少。”堡子村的同工同酬雖然被主席同志建議普及,但是下面就有對策,故意安排不一樣的活,女同志的工分總是比男同志少的。

她這些話終究是有些打動了郝主任。“那就試試。反正咱女人心靈手巧一點也不錯。會的東西多點也能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