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皇長兄不是太子)番外(第4/12頁)

皇帝折騰這半天,也力氣衰竭了,他氣喘籲籲問將軍,“大將軍,你可是國家的中流砥柱啊!當年是朕賞識你,把你從一個親衛一路提攜至一品柱國將軍的位置上。你來說說,朕是那昏君嗎?!”

柱國將軍是個中年壯漢,他跪直了,擡起頭來,眼睛卻看著地面,一說話,聲如洪鐘,“陛下,臣感激陛下知遇之恩。可是,臣也有救駕之功,若不是當年臣拼死護著陛下,那次禦駕親征後,只怕江山早就換了主人。臣的將軍之位,固然是陛下封賞的,可也是臣多次不顧生死,為國效力換來的!可是,陛下卻不信臣!臣的女兒明明已經許了青梅竹馬的一起長大的李家大郎。陛下卻不因李家也是武將人家,怕臣在軍中勢力太大,硬逼著臣悔婚,把女兒送進宮。臣一生征戰,傷了身體,沒有子嗣,只有一女,臣一家愛若至寶,卻無辜死在貴妃手上。她進了宮沒幾年,不得寵還被貴妃欺負也就罷了,只因她無意間說了句,仁孝王長得有點像長春道長,就被奸妃暗中謀害!陛下卻說她是病死的!臣的妻子受不了喪女之痛,沒多久也病死了。那奸妃欠臣兩條人命!”

皇帝驚慌失措,後退幾步,柱國將軍的女兒淑妃死得蹊蹺,這內情他是知道的,長春道長當時說,是她詆毀天降福星,糟了天譴,被雷劈致死。那天確實下了暴雨,雷聲很大,而且有驚雷劈在皇宮上空,皇帝就以為這雷是應在了淑妃身上。

他當時還覺得自己仁慈,沒有把將軍女兒遭天譴之事公之於眾,只說是病死,已經全了將軍的體面。

可是,現在回想,如果長春道人是個假神仙弟子,那他說的話也就不可信,那淑妃之死……

皇帝腦袋裏混亂一團,他看看朝臣們,迷茫地想著,這裏還有多少人是怨恨長春道人和崔貴妃的?

原來這才是太子逼宮,眾人擁護的真正原因麽?

皇帝到底理政多年,心思也轉得快,他聽了這半天控訴,看到朝臣、黑甲軍都站在太子一邊,糊塗多年的他終於頭腦清明了。

一旦想明白了關鍵所在,他立刻換上笑臉,對朝臣說,“各位愛卿,朕聽了你們的勸諫,也算是徹底明白了那妖道和奸妃犯下的滔天罪孽。朕不是糊塗人,怎會任由妖道荼毒天下!朕只不過是被小人一時蒙蔽而已。如今那妖道和奸妃,……還有那孽種,都已伏誅,那就好,好啊!皇後是好皇後,太子也是好太子,各位朝臣更是國家的棟梁之才,朕知錯了,明日上朝,朕便頒布‘罪己詔’。把朕之過錯一一陳明,朕會讓太子輔助監國,宮中的鳳印也會歸還皇後,至於各位大人,進諫有功,人人加官一級!過幾日便是中秋,到時候,朕在這宮裏設下宴席,請各位臣工及家眷進宮吃酒!咱們君臣不醉不歸!如何?”

皇帝的聲音充滿了感激之情,說到最後,還手臂大大張開,等著群臣歡呼喝彩。

但是,大殿裏,鴉雀無聲,群臣跪俯,動也不動,頭也不擡。太子面無表情地站著,手中緊握著還在滴血的寶劍。皇後身著威嚴的朝服,看著皇帝,眼神裏充滿了譏誚。

本該是群臣附和,君臣同樂的場面,卻淪為一個人的表演,大殿裏寂靜無聲,寂靜到,能聽見外面的風聲。

皇帝要大宴群臣,還要加官進爵,若是放在以前,大家會感恩戴德,不勝欣喜。可是,今天,沒人相信。哪怕皇帝說得天花亂墜,也沒人相信了。

哪怕皇帝說要下“罪己詔”,要褒獎皇後、太子和群臣,又怎樣?這一切來的太晚了!

每一個臣子在商量謀事的時候,就都早明白,自己擁立太子登基,是沒有回頭路的!

就算皇帝明白了妖道和奸妃犯下的罪孽,那又如何?誰能保證他不會秋後算賬?他連自己的兒子都不信,連自己的親骨肉都算計,還能饒過逼宮的臣子?

這些年,皇帝如何設法給儲君立起一個又一個的政敵,大家都看得清楚明白!為了自己大權在握,為了讓全天下的人乖乖聽命,這個高高在上的人,逼死了自己的兩個兒子。

他的反復無常,不僅間接地害死了兩個兒子,還足以把曾經恩愛的皇後和曾經寵愛的太子逼瘋!

更不要說,他那對長生不老的執念,已經讓他不顧一切!大臣不願意伺候一個心思陰沉,好色怕死,不知所謂的皇帝!

面對大殿上的一片寂靜,皇帝尷尬地呆立片刻,大臣沒一個站起的,沒一個附和的,他眼中希望的光芒漸漸黯淡。再回頭看,連剛才護著他的最後幾個禦林軍,也不知何時,放下了武器,跪在了當地,而且,跪向了太子的方向。這是無言的投靠。

當然,在皇帝眼裏,這是背叛!

最後的忠心之人也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