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帶頭大哥不好當5

兩年後,“信義和”在草原上已經是鼎鼎有名。

而喀山部族的地盤上也建起了一座城。

這座城,由“信義和”主張,王爺大力扶持,其他商號也紛紛響應,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就這樣在草原上建起了一座城。城門口是三個字“買賣城”。

這可是曠古未有的事情!

草原人一向是逐水草而居,一頂蒙古包就是家,走到哪裏,家就在哪裏。遊牧民族本就不需要城市。

但是,“信義和”來了之後,就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信義和”不止是一家普通的商號,它不止是買賣東西,還促成了“買賣城”的建設,還教給了附近的人很多新鮮事兒。

譬如喝茶,如今草原上的牧民們,已經離不開茶葉了。飯後,大家習慣燒一壺茶,一人捧一碗來喝,飯後飲茶已經成了草原人一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不止是茶葉,“買賣城”裏每個月都會多了新鮮的貨物過來,新的商鋪不斷地被建起,賣茶葉的,賣綢布的,賣首飾的,賣酒的……近來南邊亂起來了,賣鐵器的,賣鹽的都光明正大地來了。

從前草原人聽說過在漢人地界,城市裏是如何繁華,那是遙遠的傳說,但是,現在,傳說到了眼前,草原也有了城市了。

當初商鋪越來越多,“信義和”連飯莊、旅店、鏢局、車馬行也都建起來的時候,越來越多的商人聞訊而來,人氣很快聚攏。但是,也招來了盜匪惦記。

雖然說“信義和”鏢局的人十分勇猛,屢次殺退了盜匪,可是,老被盜匪惦記,也是煩人。後來“信義和”的東家就提出來要建起圍墻,城裏還要設“巡防營”,王爺就警醒了,這是要建城?

草原上可沒有建過城,大家不知道該怎麽建,怎麽管。好在,“信義和”的東家就找了不少老家的族人來,還雇了些工匠過來,王爺也組織了草原上的壯漢來幫忙。

當然,工錢不用王爺出,由商會支付。這商會也是“信義和”商號倡導,多家商號加入形成的。不然,光“信義和”一家出錢建城,那可就捉襟見肘。

外人不知道,“信義和”的錢是哪兒來的。池瑞可是把山寨兄弟們在外地“做買賣”的錢給挪過來了。而且,不光是錢,人也一步步地挪過來,有的進了商號,有的進了鏢局,還有的進了“巡防營”。

有些兄弟一開始來的時候,還犯嘀咕,好好的山寨,為啥丟了,跑到草原上來,人生地不熟的,能有前程嗎?

可是,等來到草原後發現,在這裏討生活,更愜意舒爽!一群性子直爽的大漢騎著馬,在草原上馳騁,別提多快意!遠強過此前,躲藏在山裏過著擔驚受怕的日子。

雖說有些人對改名換姓不太高興,但是,想想以前做山匪時候常常防備官府剿滅,那日子,也是有今天,沒明天。比較起來,現在還好些。

至於城市的名字叫什麽,眾人也是各執一詞,後來池瑞提議,就叫“買賣城”。他解釋,這是一座商人建起的城市,因為做買賣才建的,就叫“買賣城”。

王爺也同意了,畢竟,他是草原部族的王爺,習慣了住蒙古包,管一個城,雖說城不大,可也不會啊。

而且,他尋思著,自己要住進城裏去,那自己算什麽,是個城主啊,還是個部族王爺啊?算了,反正也是商人們建的城,商人們自己管著,也好。反正,稅收還是自己的。商鋪的租金也有自己的份兒。

草原上這座城市,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孤零零,但是,自有一幫好手在護衛著。而且,臨近的蒙古包裏的人,在有盜匪攻擊城池的時候,看到城上的烽煙,也會騎馬趕來救援。

所以,“買賣城”的安全還是可以放心的。

有商機的地方,四面八方的人就會聚攏過來。“買賣城”建起的第三年,這裏養駱駝的,賣馬的,賣牛羊的,賣皮貨的,販茶葉的,都出了名。

尤其是從南邊販運茶葉過來賣,從草原販運馬匹到漢人的地界去賣,這兩種買賣格外出名。所以,漢地商人到草原的這條商路,也被稱為“茶馬之路”。

這一年,南邊亂了,漢人的江山風雨飄搖,表面看,還有個朝廷,朝堂上還有個皇帝,但是,內裏,已經是四分五裂了。

鄧械見了池瑞就跟他說,“大哥,若是我們還在漢地,說不定現在也扯起了義旗,拉一只隊伍出來,說不定大哥也當個什麽王,兄弟們也撈個將軍當當。”

“就我們幾百個人?”池瑞問他,“若真遇上大戰,不夠給人塞牙縫的!自古以來,一將功成萬骨枯。那是一條血染的路,我們不想拿兄弟們的屍骨給我一人墊腳,且不說爬得上去,爬不上去,就說,讓兄弟們的血成全我的功名,我池某人,當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