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被發現了!

北嶺郡, 兀頭山,寒風颯颯, 黃綠間雜。

兀頭這個詞, 來自北狄語,意為馬蹄印。當初北狄入主中原, 攻打益州之時,扼喉嶺死傷三萬人,也未能突關而入, 反倒是另一路大軍自益州西北奇襲立功,自後夾擊,捏碎了扼喉嶺牢不可破之勢,打開了整個益州的門戶。

這兀頭山,便是當初北狄大軍踏進益州西北之處, 山腳下大軍踏出的故道痕跡宛然, 仿佛鐵蹄轟隆猶在耳旁。

而今日, 荒涼多年的兀頭山下轔轔車馬,絡繹不絕,人聲喧嚷, 仿佛又有當年氣象。

“這位阿爺,您這粟種得不錯啊, 粒粒飽滿!”粗豪的漢子手插進獨輪車上的麻袋中, 細細審視後道。

老農單薄衣衫浸出汗意,聞言咧嘴笑起來:“十裏八鄉,哪個不知俺是侍弄粟苗的好手!今年俺家一畝地能出產兩石三鬥, 你去問問別家哪辦得到!光是拖這吃不完的粟,就得俺和俺三個兒子一齊才能拖得來哩!”

而後,老農面上的驕傲黯淡下來,他面色緊張地問道:“李老漢說的可是真的?你、你真能給個高價?”

漢子爽朗一笑:“您的糧不錯,我能給您十五錢一鬥!”

老農的眼睛驀然睜大,眼中閃著激動的光芒,隨即又急促地問道:“俺的糧多,有四石,你們都能按這個價收的吧?”

他眼巴巴地盯著這漢子,生怕對方嫌自己糧太多,或是要壓價。

王登還價的話到了嘴邊,想到嶽娘子的吩咐,又咽了下來,只揮手道:“都收了都收了。”

王登心中一聲長嘆:這一路多花了多少冤枉錢哪。不必十五錢,想必十二錢這些農夫也得咬牙要賣。

老農和他三個兒子簡直歡天喜地,忙前忙後地幫著將糧運到馬車上,不多時便裝滿了小半車——不怪他們這般高興,實在今年雖是老天賞臉、糧市卻不給臉,粟價傷農,北嶺郡城裏的糧鋪才收十個錢一鬥。

那可不,益州境內,糧鋪的粟黍賣才賣十五六錢,收糧的價,自然只有更低。

眼見買賣成交,老農朝王登才說了心事:“家裏原本六個娃,前邊三個跟著去了北邊兒……唉,留下前頭五個孫子孫女沒成長人。好在還有三個在家,有一把子力氣,只要老天爺賞臉,總能喂飽老老少少十幾口。

但俺思來想去,實在不願他們哪日再去吃那斷頭的糧,聽聞跟著城裏那些大老爺就能免了兵役。俺這三個娃粗笨得緊,恐是不成;可我有兩個孫子,不是俺自誇,聰明哩,俺想著,送他們去識兩個字,當個賬房,老爺們總能用得上吧?這三個也老大不小了,咱鄉下雖沒有那麽多講究,可要討個齊整些的媳婦兒,家中也得捯飭一下不是……

還有那征糧的官兒馬上要來了,先前二十鬥粟才能換一鬥谷,聽聞最近是降了些……唉,還是多謝郎君,不然家中實是艱難……”

不論是孩子識字,準備彩禮,還是征糧要收麥谷、去換麥谷,這些都得花錢,去歲老農見粟貴,七百錢一石,便下了死力氣種粟,誰知種了出來,卻城裏卻只收十錢一鬥、百錢一石了!

家中十幾口人睜開眼就得吃飯,明年還不知道是個什麽樣的年成,起碼得留夠一整年的糧吧?滿打滿算也就四石能余出來,四百個錢,這麽多用的地方,簡直把老農給愁得。

他們村裏有人說兀頭山這裏有人來收糧,價給得比城裏厚道,老農先時是將信將疑的,不過想著現下沒別的辦法,權且來看看,哪知,竟真的願以十五錢一鬥來收!多了兩百錢,便又更多了些寬裕。

王登聞言哈哈一笑:“我們從關嶺郡一路收糧北上,童叟無欺,這已經是第三輪了,全靠大家夥口口相傳才收了這麽多糧,您就只管放心吧!”

看著那長長的糧隊,老農笑了出來,王登數了六百個錢給他,老農便急急叫三個兒子護在身周,回家而去,可不知想到什麽,他竟又止了步子,在兒子們緊張催促的眼神中向王登問道:“你們明日還在啵?”

王登一怔,隨即苦笑:“這位阿爺,我的糧隊裝滿了,只能下次再來。”

老農眼露失望:“啊,我們村中還有要賣糧哩……”

王登笑道:“不妨事,我們下次再來!”

這個小插曲很快便過,隨著日頭升高,斷斷續續有越來越多的農戶趕來賣糧,王登漸漸忙得不可開交。

他並不知道,在兀頭山頂,幾雙眼睛敏銳地注視著這一切。

暮色降臨之時,糧車全部塞滿,後邊趕來的被勸了回去,這一日收糧才算是過去。這已經是王登他們在兀頭山停留的第三日,而兀頭山頂,所有人這一夜俱是幹糧就水,席地而眠,養精蓄銳。因為他們很清楚地知道,王登這群人收集了足夠的糧食,必是要出發前往真正的目的地,那也是他們此次追查中最重要的任務——弄清楚這群人到底是要做什麽,要去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