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校閱驚變

此次閱兵, 在軍中的正式名稱為“大軍校閱”,“校”隱含審視之意, 審視之人……自不必問, 乃是當今天子。

原本軍中將領似安國公宋遠恒對此是有疑慮的,陛下行蹤, 關乎安危,何等機要,更何況是在亭州這百戰之地, 這般大喇喇地公布陛下閱兵,若引來北狄覬覦……刀兵無眼,若真有什麽萬一,誰能兜得住?

景耀帝卻是力排眾議,他得位雖未歷經太多風波, 卻也不是那種太平天子, 他幼年時期, 國家遠未安定,上皇還數次親征,對兵事、對北狄著實不懼。

“朕親至邊關, 便是要激勵三軍將士奮勇殺敵,若連朕親至之事都要藏藏揶揶, 如何能振奮士氣?”景耀帝的理由是充足的。

安國公猶自神情凝重, 還想再勸,景耀帝卻是一拍他的臂膀道:“國公在此,”景耀帝視線一掃諸將:“諸位將軍在此, 我大魏數十萬精銳在此……爾等是我大魏最勇猛的英豪,北狄若敢為朕而來,便叫他們有來無回!”

景耀帝這番話一出口,身為三軍統帥,安國公立時敏銳覺察到了周遭將領從神情到氣勢都猛然一振,一時間,他那番勸阻便只得咽了回去,苦笑間,卻又不得不承認,陛下此行,對於整合邊軍、激勵士氣確是有莫大作用。

然後,宋遠恒神情一肅,右拳一擊胸膛:“臣等誓死護佑陛下!必叫北狄有來無回!”

眾將齊齊起身:“臣等誓死護佑陛下!必叫北狄有來無回!!!”

大魏闔軍上下俱是知道了陛下要親自校閱他們之事,要知道,這個時代,人人俱相信君權天授,皇帝便是上蒼之子,更何況,大魏自定鼎以來,相較於北狄治下民不聊生的慘狀,輕徭薄賦,大部分地方的百姓雖難逃世家佃戶之類的命運,可起碼也是有口飯吃能活得下去,不比前朝動輒喪命,中原百姓極易知足……將士也是自百姓而來,故而對於當今天子,軍中風聞還是不錯的。

更兼那一日景耀帝激勵軍中,“北狄若敢為朕而來,便叫他們有來無回”的話借著諸將之口實是傳遍軍中上下,一時之間,軍中鬥志昂揚,將士們皆是摩拳擦掌,迫不及待要在天子面前一展威武。

亭州當前的大魏軍中,其實成分頗為復雜,其中有一部分是中軍,直接由魏京而來,主要為安國公宋遠恒的嫡系,三載前邊關戰事不順,便由魏京抽調而來;

還有一部分乃是邊軍,乃是戍守亭州邊關的部隊,這一部分軍士,主要是由全國抽調的服役壯丁組成,將領成分亦是復雜;

再有就是當地豪強所統帥的族兵,最是駁雜,形形色色大大小小十數支是有的;

還有一部分是左衛軍,乃是此次護衛景耀帝自魏京而來,由韓錚統率。

這一次閱兵,便需要四方人馬無間配合,故而極多籌備之處,景耀帝與安國公的忙碌,並非是對封書海的推脫之辭。

緊鑼密鼓的籌備中,閱兵之日很快到來,校閱之地,便選在亭州城外的一處甕城。

這一日清晨,天高氣爽,澄藍的天際,晨風逐著稀疏的流雲,朝陽燃起一片雲霞,整個亭州城全部戒嚴,州城方圓數十裏,早已經被日前駐紮在此大軍牢牢防控。

晨光中,地面轟隆隆傳來震蕩之聲,一排排紅纓銀甲、白馬颯沓,整齊劃一的鐵蹄踏碎亭州城中的大道,城中無數麻木的消瘦百姓看到這樣生平未見的景象,也不由呆呆失神,直到驚雷過去,亭州城才平靜下來,嶽欣然也是此時方才出門。

封書海身為亭州州牧,有幸也隨著景耀帝一道,被護在銀甲白馬的左衛軍中,往甕城而去,他視線朝左右看去,只見從亭州城外到甕城的短短路上,視線所及之處,鐵甲如山,長槍如林,將士們的歡呼直上碧霄,響遏行雲。

即使身為文臣,從來沒有真正金戈鐵馬地廝殺過,但感受著耳畔的山呼海嘯,身下鐵蹄踏出的轟隆隆巨響,仿佛立時便有踏碎河山的無上勇氣,誰能不熱血沸騰?

左衛軍所過之後,中軍便如一面扇子,陣型絲毫不亂收攏斷後,將後方牢牢護衛,絲毫不留任何可乘之隙,封書海心下不由暗贊,安國公真乃當世名將。

安國公已是這般,真不知當初的成國公該何等風采。

直到甕城之下,韓錚率先領隊登城,前後檢視無礙,他略一揮手,左衛軍便有一隊出列,迅速下馬,跑動著散開,五步一崗,十步一衛,將整個甕城上上下下每一個角落牢牢把守。

韓錚親自前來回稟一切已經就緒,景耀帝這才下馬登城,隨侍的通事郎、亭州州牧封書海等一幹文臣,負責軍中後勤的一幹軍中將官,不必親自上馬參加軍事演練的其余將領,皆是隨在景耀帝身後一並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