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孫氏之謀(第5/5頁)

林氏瞥見這一幕,卻波瀾不驚地道:“老爺,何妨瞧瞧那?”

孫洵這才收回戀戀不舍的視線,舉起來一看,發現這小小的紙張上印著不少文字,做工頗為精細,寫著“大魏鎮北都護府 景耀十六年”、“抵黍十兩”等字樣。

“這是何物?”他不由疑惑道。

“糧票。”

孫洵愕然不解:“糧票又是何物。”

林氏點頭,一旁的婢女脆柔聲音便娓娓道來:“聽聞司州大人以工代賑,按工計酬,有的流民因作工努力,賺到的米糧非但自己吃不完,還能存下一些,但因無處可放,司州大人便發明了此物,可憑此物隨時到都護府糧倉提取米糧。”

孫洵再低頭看向糧票時,神情不由多了凝重:“可知此物現下有多少發出去了?”

婢女搖頭:“夫人歸家派人去探聽的時候,隨意一個流民都能拿出此物。”

孫洵不由起身,來回踱步道:“好哇,難道這嶽氏敢有這底氣敢拖著不給消息!原來她用了這緩兵之計的法子!”

用糧票代替發放的米糧,若是有些流民一邊努力幹活,一邊又為了家人,忍著饑餓多存些糧票,雖說每日的口糧消耗不可避免,但無論如何,還是省了一部分下來!

孫洵道:“不成,不能叫她拖延下去!今日我那提議,劉靖宇亦聽到,若他背地裏與都護府達成什麽協議,此事將生變!”

本來,此事當中,孫氏的聲望乃是一等一的考量,這是孫老尚書的意思,他老於謀算,深知亭州地處偏僻,卻在兩國交戰之地,他將自己在亭州一地的根基看得十分清楚,田地、人口、米糧、族兵皆是硬實力,可以仰賴經營之功,但家族在一地的口碑聲望,卻是個水磨功夫,似這等經營口碑的好買賣,卻機遇難得,一次便抵孫氏做上一萬次施粥。

他對於孫氏的謀算,看得極遠,並不只眼前這些。

孫洵現在只擔心,怕劉余陳趙那幾族萬一醒味過來此事背後孫氏的全盤考量,不論是爭奪、還是壞事都很麻煩。

林氏卻是道:“我已經派人去了,夫君放心罷。”

孫洵聞言,不由眼前一亮:“哦?”

============================================================

李成勇枷號鐐銬俱全,跪在堂前,默然聽著黃雲龍宣讀一項又一項罪證,某年某月某日,殺人越貨,某年某月某日,搶劫官糧……

他心中一片木然,竟生不出半分擡頭去看仇敵的心思。

黃雲龍好不容易念完所有人的長長罪狀,底下圍觀的百姓已經是憤聲四溢,爛菜葉子、石子不斷朝李成勇砸來,他卻是一動不動。

直到陸膺的聲音傳來:“……罪證確鑿,本官身為大魏鎮北都護,依我大魏律法,著案犯李成勇,斬立決!即刻行刑!”

若非身為鎮北都護,手握一地兵權,兼之李成勇所犯之事罄竹難書,依大魏律法,是需要朝廷復核、秋後處決的。

聽到這樣的宣判,即使是心狠手辣、殺人無算的李成勇,無數百姓的拍手叫好之中,他竟不由雙腿顫抖,心中畏懼油然而生,他難道真要死在此地?他與二弟若身故……他們身後的家人呢?

衙役毫不客氣地將他一把提溜起來,然後,李成勇便聽一個聲音道:“想保住你那兒子的性命嗎?”

他不由身子一顫,他殺伐極重,子嗣單薄,只得一子,過往他極少在意,皆因他以為來日方長,他手下兵卒越來越多,未來女人只會越來越多,兒子定然會有,卻沒有想到這一日。

“他現下已經被帶到五裏亭,是被扔到井裏,還是托付到一戶心地善良的農戶家中,你自己決定!”

李成勇驀然擡頭,對方已經在耳邊迅速吩咐了什麽。

很快,他被拉上囚車,一路往刑場而去。

陸膺上馬,也往刑場前去監督行刑,忽然,身後傳來騷亂,話嘮極快來報:“都護!那李成勇壞事了!”

陸膺眉頭一皺,即將斬首的人,還能壞什麽事?

他面色陰沉撥馬而去,卻聽李成勇大聲喊道:“是!老子是殺了不少人!可你們都護府斬殺老子,不就是因為你們沒糧,圖謀老子的糧倉嗎!”

很快,他的嘴被塞了起來,可是,他看著那些原本圍著他謾罵的災民、亭州城的百姓忽然停了下來,交頭接耳、竊竊私語,隱約的恐慌在人群中蔓延。

遠遠看著馬上的陸膺,李成勇露出一個癲狂得意的笑容。